转业,是一个专业术语,特指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的军官和城镇户口的士兵退出现役,分配到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参加工作或参加生产的活动。后来,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计划安置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地方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士兵转业由地方民政、劳动等部门负责安置;副团(不含)以下军官由地方人事局负责安置,副团以上军官由组织部负责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是留?是走?
留的好处:在部队熬上几年,应该能够混个一官半职;以后结婚生子,孩子就是京州户口,即使转业也能留在京州。这是最大的好处,眼前就有现成的例子:郭方宁前两年已经转业了,计划安置被分到了国家机关,成了公务员,她的丈夫一年后也转业了,自主择业进了一家中央媒体,不是正式编制,签合同,两个人都留在了京州,也有了孩子,自然是京州户口。
留在京州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够留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姜晓洛没有结婚,如果要留在京州,就只有继续待在部队,如果转业,那肯定是要回原籍,也就是回到小县城的。
从内心来说,姜晓洛并不想留在京州。他对京州的感觉不是很好,这座城市太大了,最大的感触就是走在京州的大街上,过条马路都要走上老远,上了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才能到马路的那一边,坐个车、换个车也要赶上几百米;京州的车也多,这几年道路是越修越宽,堵车却成了家常便饭;还有更让老百姓糟心的就是越来越差的环境,沙尘暴已经成了京州人的恶梦,满城风沙、遮天蔽日,严重时看不清路、见不着人,整个城市成了一座“灰城”,这种体验非常的糟糕。至于后来的雾霧天,姜晓洛庆幸自己没有体验到。
除了城市大、环境差之外,在部队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出点头,虽然吃穿不怎么要钱,但京州消费高,在外面吃个饭都要千儿八百块。姜晓洛现在单身,养活自己尚可,但如果结了婚,就要养家,经济上肯定是很紧张的。如果找个京州人自然是好,但不是所有的京州人家境都好,家境好的京州女孩也看不上部队的人,况且还是外地人,京州女孩是很现实的。结婚还要牵涉到房子,这可不是姜晓洛他们部队的人能够承受了的,想都不敢想,而部队的房子,在沙水还可以,还有个二室一厅,但离城里远,锡寺的房子不排上个几年,甚至十年,是不可能的,即便分到了,也只有二十个平方左右的单间,完全就是一个鸽子笼。
走的好处:回到家乡,有亲朋好友,就有人脉关系。江上县发展得很快,已不再是姜晓洛离开时的模样,县城一派欣欣向荣,已看不出往昔的破旧,到处都在搞开发,修路盖楼,没有了过去的宁静和安怡,也没有了昔时的朴实和整洁。不过,和京州相比,县城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镇,没有大城市太多的喧闹,人不多,车不多,走两步就过了马路,车站和车站就在两边。春天有绿,夏天有风,秋天有叶,冬天有雪。
从生活上来说,县城消费低,千把块钱的工资就能够活得很不错了。这两年,房价在涨,但也就在千把块钱,和京州动辄就是上万块简直不能比,找个当地姑娘,两个人一起承担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姜晓洛还没有成家,这也是一个可以选择的理由,无牵无挂,一个人就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路程。他在纸上写出去留的好处、坏处,选择的天秤渐渐地开始倾斜。人在外,故乡是根,在外漂泊十几年,无家无妻,回到家乡亦是自然。如果说姜晓洛需要重新开始,不如趁此机会,回去走另一条路,现在还年轻,还有时间。
姜晓洛和陆其涛又通了几次电话,认真讨论了转业的可能性,两个人一致认为这件事还是有希望的。姜晓洛同时拜托陆其涛在上面多打听,如果可以帮个忙。从这时起,他已经基本上做出了决定。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认真考虑,那就是选择计划分配还是自主择业。长期以来,国家对部队转业政策是计划分配,按照每个人在部队的级别安置到地方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开放前,部队转业干部基本都是平级安置,简单地说就是团级干部回到地方就是县团级干部,营连级干部回到地方就是科级干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地方政府对部队转业干部的政策有了变化,开始降级安置,团级干部回来降个一两级成了科级干部,营连级干部回来就成了普通干部,空有个干部级别,这也成了很多军转干部最大的不满。
经济在快速发展,就业压力也同时存在。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近几年国家和部队对转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开始试行自主择业,也就是不再包分配,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可以自主选择职业,国家将相应的福利待遇和保障纳入现有的社会保障中,这一政策给了军转干部更多的选择。
姜晓洛的想法是自主择业,他的考虑是这样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既然有福利保障,就没有后顾之忧。他想从事酒店管理,这是他一直的兴趣和爱好,他甚至已经想好,回去之后先到酒店管理学院学习,最好是去国外深造一下,系统了解和掌握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