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卫辽堡城下的清兵大军中,五个牛录合成一个大阵,每个牛录又单独列成一个小阵,战兵在前,辅兵在后,共计一千五百五十余人。
五个牛录中,每个牛录皆有官森两杆,掌旗亲军二人。牛录身旁。又有咯把什兵二人,就是后世满清的前锋营军士,个个盔上飞翎,身后有飞虎背旗一杆,身着明盔明甲。
此外又有白摆牙喇兵十七人,也就是俗称的白甲兵,后世满清的护军。他们一色的明甲,盔上高高红缨,背上有火炎边旗一杆。
这十七个白甲兵由一个满洲人称之为壮大的头目统领,明甲红缨,背上插着斜尖的本色旗。
在后金兵与清兵中,他们一个牛录三百兵,三人中有一人披甲为战兵,其中分为步甲,马甲,余者是辅兵。分有马的跟役与无甲的徒步跟役。
黄台吉当政时,对军中兵种略为调整,取消了红摆牙喇兵与黑营。将他们都列为了普通的披甲战兵。
在这五个牛录中。除了每个牛录的亲兵。略把什兵与白甲兵外,每牛录下还有马甲兵四十人。马甲兵明盔暗甲,箭五十只,弓刀各一由两名称为分得拨什库的满州军官统领。
又有步甲兵五十人,由两名步兵拨什库带领,拨什库皆是盔上黑缨。身上都有方二尺的背旗一杆。
不论马甲步甲,每数人或十人皆设什长一人,满洲人称之为专达的小头目。
在这个甲喇的清兵中,共有披甲战兵五百多人,余下的皆是跟役与辅兵,他们身上未着甲,或是仅着内中没有铁叶的棉甲。除此之外,每个牛录中还有铁匠、鞍匠十数人到数十人不等。号角声响起,城外那清兵大军中一阵骚动,过了约半个时辰,便从各个牛录阵列中推出若干盾车来口竟是他们不安营扎塞,也不等吃了午饭,就迫不及待前来攻城想是各路关宁军望风而逃的举动将他们士气鼓舞满了。
没有退路的祖大乐远远看去,见那盾车缓缓而来,数了数,约有二十余辆,每架盾车上都竖着数面旗帜,看不清盾车内中与后面有多少人。而且他可以看到,在盾车后的不远处,又有一个个清兵,推着近百辆独轮小车,上面载满泥土等物,想是用来填取沟堑之用。
祖大乐粗粗算了算,估计清兵约出动了二百多个战兵,辅兵三百多人。虽然他看不清盾车后清兵的动静,但是他知道后金兵与清兵作战,向是以盾车为前列,用来消耗城头明军的炮火。抵挡弓箭枪弹。随后跟着死兵,手执盾牌大刀长枪等兵器,穿着两层重甲,内穿锁子甲,外穿内镶铁片的棉甲。
甚至有些将领,还穿着三层重甲。最里层为锁子甲,其次是铁甲,最外层是镶铁棉甲。有了这三层重甲。可以有效地防护一定距离的弓箭与火器打击。
这些死兵,多是清兵中的马甲。战场经验非常丰富。在死兵的后面。还跟着身着轻甲善射的弓箭手,用来支援死兵登城,掩护那些辅兵们填取沟堑。
最后是锐兵,也就是白甲兵押阵。他们也是披着双层重甲,伺机登城支援。如果是在野战,这些士兵的身后还跟着一些精骑相机而动。
祖大乐见清兵推的那些盾车越推越近。近到两百步时,己经可以看清楚它们的样子。只见那些盾车,前面是高高厚实的木板,上面铺着厚厚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如果壕沟填平后,它们可以一直推到城下。
在八旗军中。这种盾车向是他们的标准装备。后金军兴起来,攻城作战,无往而不利。
在卫辽堡诸军官的商议中,对付勒子兵的盾车,以卫辽堡的情况,除了火炮,别无他法。不过火炮射击不准确,就不知道能打中几辆盾车了。
那些盾军缓缓而来,城上的卫辽军只是屏具凝神,等待着祖大乐的命令。
见那些清兵己经逼近了两百步,进入了卫辽堡城墙几副佛朗机炮的射程,祖大乐淡淡道:“开炮吧!”
城楼下的城头上,架着四副佛朗机铜炮,各安放在一个四轮铁架上。射程在百丈之远,由一个城防炮队的队官在指挥。
他看到城楼上的旗号,立时一挥手中的令旗,大声喝令:“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