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扩张,一方面是基本的人员,另外一方面是武器装备,后者不缺,为了让日本在阿拉斯加拖住美国人,中国几乎对日本的是有求必应,除了一些战略性的武器之外,其他的常规武器基本上是保证。
这就给日本扩张军力,带来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再加上日本本就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哪怕是在中国,被歼灭了大量的常设师团,可是这么长时间的累积,加上保卫这一片国土的积极性,让日本参军相当的踊跃,在冬季到来之前,日本的陆军已经达到了230万人了,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依托着朱诺防线,230万军队可以布置的非常厚实,日本足足建立了4条防线,时间还早,还可以布置的更多,可是日本没有这么做。
虽然说后续的防线还在设立之中,可是把人员平均的分配,这不利于防守,最多是3道防线,甚至在3道防线之中,也之重点关注两道防线,真的对方攻击太过凶猛的话,可以以空间换取时间,这样更加能够利用好这些防线。
除了完整防线之外,要守好,最重要的还是大炮,这一点日本吸收了中国军事体系之中的精华,对于火炮的布置,远比之前常设师团更多,各类型的火炮,最少10万,平均每23人就有一门火炮,虽然说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迫击炮这样两三个人操纵的火炮,可是100毫米以上的火炮也为数不少,其中甚至包括了大名鼎鼎的中国155火炮。
虽然说,日本手中的155是早期型号的,却也是155,这个集中了中国在火炮领域最顶尖的技术,最终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才拿出来的火炮,后期型号对于他的修改,只是在深度上面修改,而没有超越它的基本型号,哪怕是最初级的型号,使用普通的远程榴弹的话,可以保证40公里左右的射程,后期型号不过是对材料,炮弹进行修改,或者是加强管身自紧的功能,用更大的装药量和特殊的炮弹增加射程,基本的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当然了,使用底部排空和管身自紧功能的,中国最新式155,可以达到80公里的射程,这已经超过了初级版本的一倍以上,80公里的射程,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已经算的上是超视距了,给日本最初版本的,射程也超过了42公里,妥妥的超远程。
一般的火炮,中国并不在意,可是155是战略火炮,只要有155,即便是实力远不如的中国军队的,只要中国军队敢于强攻,那么肯定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只不过在中国火炮技术逐步进步,已经上了几个台阶之后,,对于这一款火炮,中国方面控制下降了不少,不但给德国装备上,现在日本求上门来,也不能一点都不给,给了日本300门。
300门,对于普通的火炮开说,不多,一个德国师,100毫米以上的火炮数量就超过了300门,可是这个对于155的话,本就不是装备到底下师团一级的,他最起码也是集团军一级的战略火炮。日本之前,只是听说过这一款战略火炮射程很远,威力很大,可是真正拿到手中,才发现,他们之前尽可能的想象,依然低估了这一门火炮的威力,这是专门为战争存在的战略炮火,只要布置在日本防线的后方,必然会在战场上面展现他们的作用。
40公里的射程,这已经超越了光学瞄准器的极限,也超过了世界上最强大战舰火炮的射程,大部分舰炮的最大射程在30到40公里左右,可是有效射程最多就是20公里,真正的有把握射击命中的射程,大部分的海军国家都是在10公里左右。虽然说,借助着望远镜,在高山无任何遮挡的时候,看到40公里没有问题,可是这不足以达到火炮瞄准的程度,如果没有一个特别的瞄准方法,只是凭借着经验的话,误差甚至会超过100米。
在海战之中,误差超过100米的,命中率几乎会降低到难以承受的程度,陆战也是如此,在炮瞄雷达进展到某一个程度之前,火炮超过20公里之后,就相当的不靠谱,无法使用比较专业的瞄准方法,减少误差。
中国的155火炮,虽然作为师一级的火力标准配置,却不是在运动战之中使用,即便运动战之中有用,也会把射程控制在15公里之内,真正让他发挥作用的,是陆地防御战,陆地防御跟海战完全不同,海战完全没有一个固定区域,双方都是运动作战,战舰的速度都相当的快,相对速度巨大前提下,很大情况之下,互相的射击是依靠运气的,可是陆战不一样,除了光学瞄准器之外,还有一种很早就被利用起来东西,区间化设定,用区间取代位置,作为火炮射击的主要瞄准方法。
这一做法主要是针对防御作战,在固定的战场上面的防御作战,把可能出现敌军的地方划分出区间,然后用火炮进行尝试,根据火炮的曲线和角度进行计算,比较精准的计算出来,某一个角度和位置,覆盖到另外一个区间所需要全部炮击指标,到时候,根本不用视距,前方的指挥员,会报告特定的区域,然后后方的炮群,可以根据这些区域进行固定的射击,以覆盖的方式,攻击敌人,而不是以射击某一个目标方式,这样可以发挥出155火炮最大的射程,这也是在战略用途之中使用。
在挑选阵地的时候,中国方面的参谋,就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不但以后前线的防御强度的问题,还有后方战略炮火的安置,在设计之中,战略炮火会距离前方阵地超过35公里,斜插在后方,除了距离海边稍稍近一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