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应星的反应在王学谦的眼中,过于谨慎了。
王学谦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但他找温应星来是来印证自己的所想,而不是拉家常的。于是直入主题:“那么你认为吴佩孚是否会将齐燮元放在大战大之后解决?”
“恐怕不会!”温应星眼神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的咖啡,却皱眉摇了摇头,虽然动作缓慢,但是内心是非常通透的。
“齐燮元最大的问题是山东本土派的实力很强,强到可以和他掰腕子的地步,而其代表就是第五师。虽说短时间压住了第五师,卡住了其军备,但他也知道,这个手段不能长久用。这是他完全掌控山东无法绕过去的槛,只要他解决了第五师的问题。收拢山东地方军,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他彻底掌控山东的局面,吴佩孚就算是想要插手山东局势也只能拖到大战之后了。可这样一来,对于兵力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吴佩孚来说,还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巩固黄河放线,这是在自己家里驻防,消耗的不仅仅是兵力的问题,还有士气。纵观吴佩孚从军经历,他并不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人,而是一个性格激进,但是能够非常好的压住心头的渴望。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第一次直奉大战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初吴佩孚不断的放弃热河,察哈尔等地,为的就是让奉军深入,毕其功于一役。要不是最后被郭松龄的阻击部队挡住了榆抚一线出关的最后一道防线,锦州就暴露在直系的兵锋之下,而士气低落的奉军当时根本就不可能守住锦州,在入冬之前就能直逼奉天。正因为在榆抚一线拖了近一个月,才丧失了最后的战机,要不然也没有张作霖的事了。”
“他是一个奋力一搏的人,肯定不会在战役最后留下后手。而山东隐患不解决,他是不会和奉军决战的。可是让人疑惑的是,吴佩孚却突然将第三师从山东调走了,不管是补充到东线,还是西线,这支直系精锐出现在前线很快就会被奉军知道。只要一场试探性的交战,吴佩孚就瞒不下去。这可是放走了一个迅速解决山东内乱的最好办法。看不透,看不透……”
或许温应星也知道,王学谦找他过来,是要详细分析北方直奉大战的局势。所以,他从一开始就说的比较详细。
可能是印证内心的判断,要说具体作战,王学谦在军事上的能力确实不如一个军校刚毕业的实习少尉。
反正他连挖战壕都不会,枪械射击更是惨不忍睹,更不要说行军打仗了。所以,打猎这种高贵的上层活动,他连在美国都是从来不参加的。
但这些不足,只能说明王学谦不适合从军,这和他担任两个省的最高军政封疆大吏是毫无关系。坐在他的这个位子,他需要的不是战场的指挥能力,而是战略眼界。
温应星也明白,给王学谦解答这个疑惑的人,最理想的是蒋方震。
可惜,这位去和了山东。
王学谦沉思良久,总觉得思维力有一道墙阻隔着,可是他就是猜不透,吴佩孚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来想去,只能让蒋方震做好最快的准备,可能最短的时间内,山东的局势就会骤然变化。
而最有可能发生的就是,第六师吞并第五师。
这是一场狼吃狼的殊死搏斗,谁也不可能轻视对方,任何松懈,都可能让对手找到致命一击的破绽。
于是一份要求尽快给第五师换装的电报,连带着蒋方震要求的炮兵从上海登车,目的地就是泰安。
第三师调走之后,整个徐州兵力空虚,这也给第五师的防区带来很大的困难。漫长的铁路线,是否要守?徐州可是兵家必争之地,要说齐燮元是一头狼,那么卢永祥就是一头猛虎。双方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远在泰安的蒋方震他看到了吗?
没错,他已经看到了。
第三师作为直系的王牌精锐,放在山东本来就很意外,防御卢永祥根本就不用这样小题大做。只要命令安徽督军孙传芳的第二师主力移动到蚌埠附近,卢永祥北上的心思就会被堵回去。
而第三师留在山东,看似最大的作用是为了防范卢永祥,对于别人来说,这不算是一个破绽。
但对蒋方震来说,这是一个黑洞一般的破绽。
他熟悉段祺瑞,也熟悉曹锟,更熟悉吴佩孚。他根本就不相信段祺瑞会在大局还未定的之后就让卢永祥冒险。也不会相信吴佩孚真的会看不出来防御卢永祥其实用直系在长江边上的实力就足够了,根本就不需要用到第三师。
这是让奉军看的,蒋方震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个问题。
唯一不解的是,吴佩孚似乎放任齐燮元在山东胡来的举动让人不理解。可是不要忘了,直系并非只有第三师,在保定还有三个旅的精锐,而掌握这三个旅的将军是曹锟的侄子,曹士杰。他一样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铁路指挥大军抵达山东。
作为保定系的领军人物,曹士杰的能力不被外界知道。
但是蒋方震却清楚,曹士杰是直系内部最会练兵的将领,甚至其能力在冯玉祥之上。会练兵,不会打仗……这恐怕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蒋方震在内心之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一个还没有在战场奠定自己在军事上地位的年轻将领。而且曹士杰还是蒋方震的学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并不妨碍蒋方震对曹士杰的评价,是一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