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在上阳宫中呆了十个月,最后病逝,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最终葬于乾陵。
按照武则天的遗愿,她的墓前要树立起了一座祥云环绕的无字碑。
袁嘉升推动了这件事,完成了武则天的遗命。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将大唐的都城从洛阳迁回长安,开始完全自己主政,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那天早朝,宰相张柬之等人都到了。
正在议论朝政,李显却有点不耐烦了,问张柬之:“张卿,你今年高寿多少了”
张柬之被问得一愣,他刚还在谈国家大事,李显却忽然插话,是什么用意他一时没有回话。
在一旁的桓彦范,连忙伸手拉了一下张柬之的衣角,说:“张相,皇上问你话呢。”
“哦。”张柬之这才定了定神,说:“回皇上的话,老臣今年八十有四。”
“八十四岁,还这么有精神,真是难得。不过,你这么一把年纪了,每天上朝很累,这样吧,朕封你为汉阳郡王。”李显说。
“臣还没有老眼昏花”张柬之知道,封异姓王,就要出京,实际上是明升暗降,削夺他的宰相实权。
“诶,张相,朕没有说你老眼昏花,只是你该好好休息了。昔日你和朝臣一起诛杀张氏兄弟,你有大功于朝廷,理应封赏。”李显说:“朕这不是和你商量,朕已经安排好了。”李显说。
“皇上,这”张柬之看李显的样子,不像是在开玩笑,一时语塞。
“你是担心别人说你贪功吧,放心,和你一起诛杀张氏兄弟的大臣,朕都安排好了,一并封王,崔玄暐封博陵郡王;敬晖封平阳郡王;桓彦范封扶阳郡王;袁恕己封南阳郡王。”李显说:“朕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张柬之、敬晖、桓彦范等人面面相觑,看来外界的传言非虚,唐中宗李显要对他们动手了。
当晚,他们五人去找袁嘉升。
袁嘉升说:“放心,皇上只是要你们的权,你们出京后,不要理会朝事,我保证你们的安全。”
五位大臣最终被封王,离开了长安,这让相王李旦感到害怕了。
李旦因拥立李显有功,被封为安国相王,官拜太尉,参与国政。
在张柬之等五王被贬出京,李旦也察觉到李显的用意。
在张柬之等人出京的第二天,李旦上表辞去太尉一职:“皇上,我的身体不好,不愿意参政。”
李显为了自己的名声,坚决不受。
李旦为了避免骨肉相残,坚决上表辞职,三番五次,毫无转圜余地。
“好贤弟,既然如今不想参与国政,朕也不勉强。”最终,唐中宗李显答应了让李旦辞职。
但唐中宗李显并不放心这个文武双全的弟弟,第二天,他又派人去相王府传旨,“封相王为皇太弟”。
言下之意,就是要把李旦立为皇太弟,等死后传位给他。
对这一试探,李旦越发惶恐,坚决推辞。对于李显的种种封赏,他一概不受。
但是即便如此,李显害怕李旦兴风作浪,在皇后韦氏的怂恿下,也想把李旦调离京城,然后除掉。因为毕竟李旦的能力远远超过李显。
李隆基为此去找袁嘉升,袁嘉升就上表进谏,为相王说情:“相王昔日为皇嗣,以太子位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知,如今你如果对相王不好,恐怕会让天下人寒心。”
袁嘉升一反对,朝中的大臣的反对浪潮起来了,李显便不好追究相王李旦的责任。
但曾经懦弱但善良的李显,也开始变得可怕,在权力诱惑的森林里越走越远,迷失自己。
袁嘉升还建议李隆基外调到地方任别驾,依然去潞州。潞州是就是山西长治,战略地位很重要。不过潞州别驾,只是名义上的潞州副长官,实际上是个闲职。
因为这时候,在李旦的诸子中,李隆基的表现最为刺眼。神龙政变后,李隆基就被升为卫尉少卿,掌管武库兵器及守卫宫门,调配禁军,跟禁军上下关系很好。
李隆基好不容易从外地回都城,又要去地方,他很不乐意。
袁嘉升说:“你现在去地方,也还不晚。可以临淄王、卫尉少卿兼潞州别驾的身份去潞州。”
“为什么我又要离开”李隆基问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到了地方后,小王爷自然犹如鱼入大海,鸟上青天。”袁嘉升说。
“我不甘心。”李隆基说。
“你想一想神龙政变,皇家的斗争,是以性命作赌注,输掉了便也就失去了生命。”袁嘉升说。
“本王也知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是每一次都逃跑,我不愿意这样。”李隆基说。
“你还记得李重俊吗仓促之间,他发动的政变只是将自己送上断头台。”袁嘉升说:“要干大事,就必须忍耐。”
李旦父子的隐患暂时消失后,立储成为朝野内外普遍关注的大事。
唐中宗李显继位太晚了,已经五十多岁,早立太子有利于稳定朝纲。
大唐的皇位继承,很复杂,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唐太宗的宣武门之变,打乱了这个规则。
而且李显家里的情况很特殊。
太子之位的第一候选人,是唐中宗的大儿子、韦后的亲生儿子李重润。
可惜,李重润公开议论张易之、张昌宗专权,招人谗构,被逼死。
太子的第二人选,是唐中宗的二儿子李重福,他本可以补上空缺。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