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升没想到,他来到大唐,任务是附身狄光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的长子,时间是公元701年的秋天,地点:神都洛阳。
狄光嗣接到了女皇武则天的急诏,让他立即从对阵突厥的前线赶回洛阳。此时,狄光嗣的身份,是武周的骠骑大将军。
狄光嗣很受女皇武则天的信任,因为他的父亲狄仁杰,他也长得很像父亲。当年,武则天让宰相们向朝廷举荐一位尚书郎,狄仁杰举荐他的儿子狄光嗣。
朝中有御史对此有非议,武则天却力排众议,说:“狄仁杰一向处事公正,他这是举贤不避亲。”
武则天不仅当即任命狄光嗣为员外郎,此后又屡次三番给他升官,提拔他当了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在大唐是从一品,在武官官阶中仅次于天策上将。唐朝唯一的天策上将是唐太宗李世民,身为骠骑大将军的狄光嗣,就是大唐的最高武将,可见女皇武则天对狄家人的信任。
此时突厥的默啜汗雄据漠北,寇边幽燕,西至陇右,前线军情紧急,武则天不是昏君,此时却把领军大将突然从前线紧急调回,这很不正常,除非是朝中有大事发生。
此时的武则天,敏锐地察觉到了政变的气息。按照历史进程,在不久后的神龙元年,时任凤阁侍郎的张柬之,联合了鸾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他们五人发动政变,联络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等,率领数千禁军强行入宫,他们称武则天的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意图谋反,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清除了张氏一族的势力,随即率兵包围了长生殿,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拥立太子李显即位。
年近八十岁的女皇武则天,从唐太宗时期就入了宫,经历过大唐多次血雨腥风的政变,她有所察觉,突然罢免了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兴宗,并急诏骠骑大将军狄光嗣等手握军权的将领从对阵突厥的前线回洛阳。
袁嘉升对年过八旬的女皇武则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忠心和感情。他一身戎装,鲜亮的铠甲,骑马到了都城洛阳,抬头就看见了惨白而阴冷的阳光在古老的城墙上晃荡,身后是十余骑大唐的精锐骑兵。
洛阳是隋唐重镇,在大唐的地位更加重要,在公元657年,洛阳就正式定为唐朝的东都,跟长安并立,唐朝的六部衙门都在洛阳设分支机构,这里还办起东都国子监。
唐高宗李治时期,朝廷迁往洛阳不少于七次,因为武则天的缘故,他主要在洛阳居住。公元683年后期,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永久性地把大唐朝廷迁往洛阳,一直到公元701年。整个李唐皇室及其随从,都来到了洛阳。也就是说,现在的洛阳城,是大唐的新都,已经建设了十八年,地位显赫。
西施给袁嘉升找来了资料,说:“洛阳人口三十万,借助大唐的繁荣盛世,这里已经是东方中心城市。”
“这里跟长安有什么不一样吗?”袁嘉升问道。
“这里跟大唐的故都长安差不多,洛阳城四四方方,内城分成一百多个坊,每个坊四周都用坚固的土墙围起。”西施说。
“大唐法令如何?”袁嘉升问道。
“大唐的法令,清晨城内敲响报晓的鼓声,各坊门随之打开,城里人开始一天的生活。然后,暮鼓敲响时,人们打点好手中的活计,各自回家,一天的鼓声共八百下。鼓声结束后,城里那些还不回到坊里,仍在街上游荡的人会被官兵抓走。”西施说:“你这次的任务,不是那么简单!祝你好运!!”
袁嘉升带十余骑侍从从东门进了洛阳城,路上到处是人,有贩卖丝绸和马奶酒的胡人、挑担子沿街叫卖栗子的小贩等。
“好运什么?我连哪条路去皇宫都不知道?”看着眼前洛阳城,袁嘉升像是进了一个迷宫,分不清哪条路通往自己急着要去的皇宫。
“这一次,我会在暗中帮你的。”西施笑着说。
“你还是帮我找点资料吧,神龙政变,我在原来的历史教科书里都没怎么注意到,没什么印象。”袁嘉升道。
“神龙政变的原因,是因为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吃软饭的男宠上位,张柬之等朝臣很不满。”西施说。
“也就是说二张兄弟在武则天晚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插手朝政?”袁嘉升问道。
“是的。张氏一族鸡犬升天,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神龙政变,正是武则天衰老时,武周和李唐的问题矛盾大爆发。”
“那我到时候站在哪一边?”袁嘉升问道。
“你自己看着办呀,当年朝中就出现了两派,一派支持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当太子,另一派支持李唐家族的李显当太子。当年,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召回了庐陵王李显,并立李显为太子。从这来看,狄家也是支持李唐的。”
“哦,那我也支持恢复李唐?”
“现在朝中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那就是武则天的武氏家族。虽然武承嗣被废除宰相后,武氏家族在朝廷中的颓势开始显现。但武则天又提拔了武三思作为宰相,武氏家族在朝廷的格局没有多大变化,仍然重权在握。”
“为什么?”
“年迈的武则天不愿意看到武氏子弟被人任意宰割,他们毕竟是自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