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帝国的脊梁>第140章 锦城 锦城

二月底,吹面不寒杨柳风,官道两旁已经是漫山遍野的碧绿,王斌带着部下,正在就匆匆忙忙的赶路。

王斌是接到郑蛟麟从成都发来的文书,要他马上去成都一趟,说是有要事要和他谈。

王斌心里纳闷,不知道郑蛟麟找他到底是什么事情,他只有放下手里的诸般杂事,匆匆往成都而去。

由于前几年满清才大体平复四川各路反清势力,再加上蜀地地广人稀,土匪盗贼多如牛毛,王斌不想路上有任何的不测,便挑了30人的特训士兵前往,以侧安全。

宜宾到成都府可是有六百多里的官道要走,王斌等人一路急赶,在路上奔波了六七天,才到了成都府。

眼前这高耸却又破烂的城墙,无不显示着这座历史名城经历了多次的战乱,正是“望西都,意踌蹰,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和西都长安一样,成都也是历尽浩劫,川人更是遭受战火荼毒至深。

王斌站在万里桥边,望着眼前破破烂烂的城墙,暮气沉沉的锦官城,他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后世王斌去过成都几次,虽说蜻蜓点水,但成都的繁华和悠闲给他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这个时空,眼前的破旧,后世小县城一样的成都府城让他都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

望着还算高大的城门楼子,宽阔的护城河,幽深的城门洞子,以及城门口坑洼不平的官道上来回穿梭、衣衫褴褛的芸芸众生,王斌不禁陷入了沉思。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入侵四川,攻陷成都,随后展开大规模的屠杀行动,这次屠杀行动一共进行了七天,而这短短的七天内,成都一共有一百四十万百姓无辜被杀,宋亡后四川人口从1200万锐减为80万,人口损失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三。

满清入关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647年,成都再次遭到屠杀浩劫,这次是满清政府所为,这次屠杀行动在开始之前,就向城中百姓们发布了告示,宣称要将城中的男子全部杀掉,而后满清军队在四川一共屠杀了一千多万人,而后还将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

在成都发生的这些屠杀行动,导致成都从一个繁荣的城市变成了一个空无一人的鬼城,成都也因为接连遭到血洗,难复往日的繁荣景象。

三藩战争之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满清官方统计四川人口降到只有“一万八千零九十丁”,可见所谓张献忠“屠蜀”对四川造成的破坏是有限的。张献忠公元1645年身亡,至公元1685年,已经死了整整40年,试问他还怎么去作恶,为害川人!可见清军才是四川人口降到“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的罪魁祸首。正是为了掩盖这一罪恶,满清的御用文人们才编造种种谎言,将责任全部推给张献忠。

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王斌不能想象偌大一个四川只有不到两万人的情景,换句话说,那就是四川的人民在三藩之乱中基本死光了白骨累累,荒坟千里,好一个砖家叫兽口中的“千古一帝”

王斌心情沉重,脸色难看,一行人下了马,夹在人流中,顺着中和门进了成都府城。

秦灭蜀后,成都设县,至唐朝前期,成都县东部被划出去,另设一华阳县,成都城由此一分为二,由两县分别管理,这种格局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至晚清民国亦是如此。

几人进城,沿着还算平整的街面前行,穿过府学,来到东城根街,在靠近提督衙门的地方王斌找了家客栈,安顿下来以后,叫两个部下去城中的“巴渝米店”去找黄小龙,叫他晚上到客栈找自己。

看看天色还早,王斌就带着其余的部下上了街去看看成都的风土人情,市容街貌,毕竟这些人都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成都,王斌就带大家转转散散心,开开眼界。

一行人走着,只见街两面市井萧条,除了米店和布店,很少看到有其他的买买铺子,看来成都还是没有恢复元气。

关键是这经过的小巷,偏街,处处腥臭难闻。大小便随处可见,比之愈来愈兴旺的宜宾城也不如。

由于历年战乱,现在的成都府只有原住民七万多人,城里四处可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流民,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直如末世一般。

众人一路就走到了东门的天涯石处,紧靠着天涯石就是禹王庙,市民聚集,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这里的街道还算干净,总算有个大都会的样子。禹王庙周边酒肆甚多,人来人往,相当热闹,买卖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连成一片;几个大一点的酒楼里,人头攒动,小二端着酒菜飞快地穿梭着,不时传来猜拳声,谈笑声,杯盏碰撞声不绝于耳,觉得新鲜,王斌就带大家走过去瞧瞧,准备找家酒楼吃饭。

王斌带着众人沿禹王庙信步而行,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还别说,这禹王庙一带还有点闹市的样子,相当于成都的富人区了!不然以沿途大街小巷的所见所闻,王斌真的怀疑成都只是个小镇呢

正往前走呢,一个部下忽然指了指旁边庙旁的空地,对王斌说“大人,你看,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王斌停下脚步,扭头一看,只见庙的旁边有一块大空地,上面密密麻麻的最起码有六七千人,看不到头,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有拖家携口的,也有独自一人的,男女老幼,青壮孤寡,什么人都有,看来这是从各地涌入四川的流民了。

奇怪的是人群里面一些短衣打扮的精壮的汉子,几个人一堆,各


状态提示:第140章 锦城 锦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