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从陈桥到崖山>赵昚皇子篇

5日,金世宗命在泰州、临潢府等与契丹人集居的边境上设边堡70、驻兵13000。

9日,通问使魏杞带着南宋的国书来到金国拜见金世宗。两国的隆兴和议正式达成。

11日,赵昚召回前线的杨存中。17日,因王抃出使有功,特官升五级。王抃后与曾觌、甘昪相结为奸,时论恶之。

21日,金世宗诏告中外:和议已成,天下罢兵。并命旱、蝗、水溢等天灾之地免去租赋。仆散忠义上奏说现在江淮一带共有军队17万,请留116000人戍守。完颜褒则认为只要6万人留戍就够了,馀并放还。以宋国岁币赏诸军…减去了战争的负担和繁重的兵役,金国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而这时距完颜褒自立称帝仅仅过去了3年多。《金史》有赞“世宗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

25日,宋孝宗罢去两淮招抚司及陕西、河东宣抚招讨司。

陈俊卿入对,向宋孝宗极论朋党之弊。且论人材当以气节为主。气节者少有过差,当容之。邪佞者甚有才,当察之。

2月1日,赵昚去往德寿宫,随太上皇、太上皇后前往四圣观。赵昚亲自扶“老爸”上马,引得百姓欢呼赞叹,以为从所未见。

下旬,命镇江、建康、鄂州、荆南都统并兼提举措置屯田。两淮、湖广总领、淮南、湖北、京西等路的转运使、安抚使兼提举措置屯田,守臣兼管内屯田事。

28日,首相陈康伯去世。3月11日,任命虞允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为同知枢密院事。14日,同知枢密院事黄祖舜去世。

4月22日,大金报问使完颜仲入见。

25日。大金西京留守、寿王完颜京谋反事发。其妻公寿曾召卜者孙邦荣为其夫算命。孙邦荣密察其意,诈为图谶献于完颜京。保住命之后便把此事火速上报。由刑部侍郎高德基查实后,完颜褒说“海陵王完颜亮无道。但如其子光英仍在,朕亦保全之。况京等哉”命将完颜京夫妇各杖一百、除名、流放于河东北路岚州的楼烦县。并亲自给完颜京下诏“朕与汝皆太祖之孙。海陵失道,翦灭宗支。朕念兄弟无几,于汝尤为亲戚。汝亦自知之,何为而怀此心?朕念骨肉,不思尽法。汝若尚不思过,朕虽不加诛,天地岂能容汝”

本月,吴璘来朝。进封新安郡王。

5月6日,仆散忠义回中都城朝见。金世宗亲自慰劳“宋国请和,偃兵息民,卿之力也”9日,仆散忠义进封左丞相、纥石烈志宁为平章政事。17日,平章政事完颜宗宪进封右丞相。

本月,荆湖南路的郴州盗李金作乱。朝廷命刘珙为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州,沈介派田宝、杨钦率部队前来迎接。刘珙授以杨钦节制诸军之权,下令募贼党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杨钦、田宝连战破贼。一路追至莽山,贼党绑着李金,前来投降官军。

6月9日。任命翰林学士洪适为签书枢密院事。宋孝宗对两位参知政事钱端礼、虞允文说“三省政事,可与洪适共议”于是,东西府开始同班奏事。

15日,淮南运运判官姚岳上奏蝗虫皆抱草木自死。赵昚大怒“岳取以为嘉祥,更欲寻付史馆,可降一官,放罢。为中外佞邪之戒”

8月9日,宋孝宗立长子、邓王赵愭为皇太子。大赦天下。这里要详细说下赵眘的家庭。他是位优秀好丈夫,罕见程度和著名的隋文帝有得一拼!杨坚平生只有独孤皇后一位正妻。所有孩子都由这一个女人生养,所以平时总是很优越地说“我家里绝不会发生骨肉相残的事。都是同父同母、一奶同胞啊”

赵眘也如此。他三个儿子都由郭皇后所生。分别是长子赵愭、次子赵恺、三子赵惇。赵眘登基后,分别受封邓王、庆王、恭王。

自古立储。先嫡后长再贤…按这顺序,长子赵愭是当仁不让的,可登基3年多了,赵昚始终没立皇太子。这事也好理解,还是出于赵眘无可挑剔的孝顺。他不是赵构的亲生儿子,在赵构有生之年内当着皇帝都满心地愧疚,那么再把皇位早早传给自己的儿子,还能以人类自居吗?

于是就这么拖着,直到儿子都生出孙子后,才算争出个高低名分。这就是著名的南宋产房时钟快慢事件…

那是在1165年7月1日。皇长子赵愭的长子诞生,邓王府以公文方式向朝廷申文报备,证明这孩子是嫡长子的长子,即嫡长孙!

这是天大喜事,且符合法定程序!举国即将欢庆,却被突然打断!三皇子那边反对,说他的儿子、由王妃李氏所生的皇孙早在两个月前就出生了,连名字都取好了,叫赵挺,所以这才是嫡长孙!

可为什么没向朝廷申文报备呢?面对这个问题,恭王府方面不予理会,而是抓紧时间,在当天就把文件程序走完。也就是说:除非对比时辰,要不然这两个孙子就是同一天出生的。恭王府无论如何没比邓王府那边少什么…

这只是开始!要争就争个清楚明白!第二天,恭王府直讲王淮去见参知政事钱端礼。陈康伯去世后,由他这个主和派的参知政事代行首相。王淮对他说:5月26日,恭王夫人李氏生了皇嫡长孙,请讨论有关典礼…

钱端礼大怒!宰相为百官之首,你这个小小的亲王府管事居然敢命令我怎么做,简直大逆不道、不知所谓!往小里说这是狗仗人势,一副亲王家的豪奴作派。往大里讲,这是在蓄意压制官场,混乱宋室血统继承,


状态提示:赵昚皇子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