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桀宋>第0407章 制盐

接下来宋王偃又巡视了睢阳的各个村庄,见到的情形都大同小异。

宋国的人丁凋零,下一代的孺子足够多,但是还没长大成人。宋国想要继续大规模地作战,只能等到十年之后,不然强行大战的话,不仅使宋国的国力受损,宋国发展的势头也会为之一滞。

在一片原野上,宋王偃还看见了两个黄口小儿在那里比试箭术。

他们拿着一把硬弓先后射箭,对面有一棵被射得坑坑洼洼的大树,每人射三支羽箭,弹无虚发,每一箭都能射到对面的树根上。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距离足够远,整整八十步呢!

这两个黄口小儿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已经能将一手射术练得如此炉火纯青,这在天下列国之中是绝无仅有的!

唯独宋国!

宋王偃看到这一幕心里是感慨万千,宋国看来是后继有人了!

又逛了一圈,宋王偃还看见了一些小孩子在那里“打仗”。

或许是他们童年的生活乐趣吧,这些小孩子分成两队,都拿着木棒、木剑在那里交战。木棒打在身上有点疼,但是不会受到什么严重的伤害。

在这些小孩子的旁边还有一两个大人站着,以防不测。

这就是宋国推行军功制所导致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显然并不恶劣。

根据当地人说,在每个小男孩长到八岁的时候,都会让他们练习搏击、剑术、射术,那些从战场上下来的残疾的将士,或者是退役的将士就是他们的老师。

如此一来,宋国的军力岂能不强盛?

接着,宋王偃又来回奔走于商丘、陶邑和彭城这三座宋国的顶级城邑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宋国商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在城市的发展。

当时,睢水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邑,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史记·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

宋国的主要城市有商丘、陶邑、睢阳、相城、蒙城、彭城丰邑和吕邑等。自从宋王偃上位以来,更是扩大了城池的规模,往里面塞了许多原来的齐、魏、楚、越等国的黔首,这些城邑至少都是五万人口以上的上等城邑。

商丘(宋城)不仅是宋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宋国头等的商业城市,其规模宏大。

商丘城东垣长近五公里,南垣长四公里,西垣长四公里,北垣长四公里,周长十七公里,面积达近二十平方公里。

根据上一次的人口普查,商丘当时人口约在十三万人以上,聚居着本地众多手工业工匠和外地商人,专门设有贸易市场,“百工居肆”。

商丘店铺林立,除粮坊、油坊、车市外,还有丝麻织品、木器、漆器、玉器、陶器、鞋、帽等各种货物。政府专设“褚市”(一种官吏名称)管理市场,一派繁荣景象。

巡视了陪都商丘,宋王偃又接着往陶邑那里跑。

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原是春秋曹国都城,于鲁哀公八年亡于宋人之手。

此处,土地平阔,开发较早,“昔尧作于成阳,舜渔于雷泽”(《史记·货殖列传》)人口比较集中,客商云集,店铺鳞次栉比。

至于彭城则是宋王偃东巡的最后一个站点。

彭城(今江苏徐州),获水与泗水两大河流在此汇合,交通发达,南贾苏州,北贾临淄,“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商业也极为繁荣。

这三个都会各相距不过一二百里,其间都有大道和水运相通,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形成了内则互补、外则通达、三足鼎立的货物集散格局。

这一商贸优势,在当时各诸侯国中很是少见。

彭城。

宋王偃在制盐作坊里抓着一把灰白的粗盐说道:“谁言只有齐国坐拥鱼盐之利?我宋国亦有也。寡人听闻彭城之海盐所出,每每抢售一空,不知道是也不是?”

制盐作坊的主官,刘岩闻言,垂手道:“然也。大王,这盐乃是食物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佐料,加之有味儿,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不吃盐,就会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据说严重的还会出现厌食、呕吐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视力,在外界看其他的东西时会出现模糊情形,所以长期不吃盐对身体一定是没有益处的。”

“我们作坊里制作出来的海盐都极多,但是每每被抢售一空,市场都已经是供不应求了。”

宋王偃微微颔首。

盐是一种人尽皆知的调味剂,但是它实际上不仅仅只是调味剂,大家都习惯了在菜品中放入盐,盐放入菜中不仅会让菜对味道更加鲜美可口。

实际上盐还有很多对人体的有益功效,所以在菜品中放入盐这一步骤必不可少,虽然如此,盐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盐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摄入量,那么它将会成为引发很多种疾病的因素。

大家都习惯性的把盐当做一种调味品来使用,但是在菜中放盐并不只是因为盐的调味功能,更重要的是盐中还有一种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这种营养元素和其他钙,蛋白质一样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转。

盐中主要含有钠等微量元素,人体中钠元素的补充也主要是从食盐中获取。

盐帮助人体正常发育,调节人体内水份均衡的分布也少不了盐的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也是盐的重要功效,


状态提示:第0407章 制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