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桀宋>第0569章 宝船

自从“火药爆炸事件”后,宋王偃对于阴阳家愈发的信重,故而东渡三仙岛之事很快就被提上日程。

此前,根据逍遥子等一干阴阳家的人的要求,宋王偃已经命人营造了体积巨大,吃水较深的宝船。

宋国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自从当年吞并了越国之后,宋王偃又力主发展造船业,网罗了一大批的原来越国的能工巧匠,许以重利,这才能在几年前的渤海海战当中一举击垮了齐国的水师,奠定了宋国华夏第一水师大国的地位!

在朝歌的淇水,那里有一座宋国最大的船舶司,专门营造和维修宋国战船的地方。

宋王偃此时在邹衍、子干、逍遥子等一众大臣的陪同下,到淇水船舶司巡视,顺便看一看要东渡出海的五艘宝船营造得如何。

“邹衍,这宝船营造得如何?可否出海航行?”

闻言,邹衍当即作揖道:“回禀大王,根据你的指示,五艘宝船已经全部营造完毕,并且完全具备了下水的能力。”

“只是下水吗?”宋王偃颇为不满地道,“寡人要的可不只是能下水船!为什么叫宝船?因为其高大、坚固,能出海航行,能经得起大风大浪!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何以称之为宝船?”

“大王息怒。”邹衍的脑袋一缩,跟乌龟一般惊惧不已。

这时,在一侧的逍遥子出声道:“大王,你还是莫要为难邹衍大人了。这两年,船舶司一直在研制新型的宝船,这些宝船的体积巨大,吃水量又深,船上可搭乘三百多人,这种宝船尺度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

“此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也!”

宋王偃微微颔首道:“还有一些因素必须要考虑到,便是海上风浪大,偶尔还会碰上暴风雨。而且大海之下,海兽无数,这些海兽如鲲鹏一般,甚至体积大过宝船的都有,故而航海期间,宝船上必须配备投石机、大型弩机等杀伤力大的武器!”

“大王英明!”群臣都山呼道。

春秋战国时代的船舶已经初具规模。

这个时期因为航区不同或运输要求各异,逐渐出现了特点不同、形状不一的各类船舶。民间有以快速为主的轻舟、扁舟,还有适用于短途交通的舱船。屈原在《楚辞·九章》中唱“乘龄船余上沅兮”,就指这种有棚有窗的小船。

艨煌则是大舰,又称王舟,专供国君乘坐。这类王舟建造坚固,航行轻陕,并且雕刻华丽,技术工艺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那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船舶在运输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运粮,远超车辆。春秋时期出现在黄河上的秦国赈济晋国粮食的“泛舟之役”的纪事,历史上把泛舟之役看作是漕运之始。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也促进了航海事业和海船的发展,汉代著作《说苑》载:“齐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年)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日: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

由之可见当时航海规模之大。即使是在近海,六个月的航程也是相当可观的,不仅足以绕山东半岛过渤海湾,而且可能抵达朝鲜半岛。国君远征,必定有大批随行人员和护卫的将士,可以认为,齐景公统帅的必是规模相当大的船队。其时不仅国君有大型船队出海,民间的海上活动也见诸于文献。

《艺文类聚》引邓析书日:“同舟涉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邓析是春秋时人,此处所说的显然指海船上的乘客和船员遇到了风浪,他们同舟共济,形同一人。

文献中所述涉海的舟,究竟是客舟还是从事海上运输的货船尚不得而知,但民间的海上交通及其艰难险阻已录于文献。

战船,例如吴国的战船有大翼、中翼、小翼,另外还有楼船、突胃、桥船等。《越绝书》关于吴王阖间与伍子胥讨论水师训练方法的对话记有:“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运之备何如?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令船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

大翼者当陵军之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骠定骑也。”

吴国战船大翼长12丈,宽1丈6尺,“容战士二十六人,棹(卒)五十人,舳舻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夫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中翼长9丈6尺,宽1丈3尺;小翼长9丈,宽1丈2尺。

据考证,晚周到战国时的尺度,每尺约相当于o.23米,折合成今日的米制,大翼长27.6米,宽3.68米;中翼长22.08米,宽2.99米;小翼长20.7米,宽2.76米。

其长宽比分别为7.5、7.39和7.56。这三翼战船船体修长,若顺水而下,再用50名桨手奋力操桨,则船行如飞。水战推进了战船的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春秋时期造船技术的发展。

春秋时期,昊、楚、越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航运业成为当地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支柱,推动着造船业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很快发展起来,各诸侯国为确保航运畅通和防御邻国来自水路的袭击,都十分重视扩建水上武装力量。

因此,在造船技术的线型设计上,开始注意建造水上防御和攻击的战船。

于是根据水军战勤需要,出现了戈船,突冒,楼船,大翼,中翼,小翼等各种战船类型。同时在造船数量上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状态提示:第0569章 宝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