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我想是的。阿尔伯特亲王也在自传里写过,自己那个时候冷静到让人讨厌,所以他很意外威廉敏娜居然还接受了。”
主持人:“威廉敏娜从政治的角度考虑,选择了接受。这是一次独立的思考,她身边不再有汉斯博格为她做顾问,提供意见参考。如果汉斯博格在的话呢?他会怎么建议?”
顾问:“这可真是个难说的事。(大笑)也许他还是会建议她接受吧。”
主持人:“接受求婚还仅仅只是合作?”
顾问:“你真问倒我了。”
威廉敏娜因为政治避险因素被强制返回属地罗克斯顿,但是她并没有在这里待上很久。7384年的8月,跟随着军队,她又再度返回奥丁。
这一次,她是以统治者和革新者的姿态踏上了奥丁的土地。在那之前,她的个人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变。
首先,她有了一个未婚夫,其次,在经历六年之久后,她再度和汉斯博格重逢了。
比起威廉敏娜兴奋地在日记里大段地描写重逢的喜悦,汉斯博格的回忆里的记载却非常简短。“她长大了。”
顾问(笑):“可以想象这对汉斯博格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主持人:“而且她还订婚了。”
顾问:“是的。说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说到这一段感情纠纷了。他们分别六年。六年前,他们都只有彼此。但是六年后,一切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她身边有了另外一个男人。”
主持人:“一个更加明正言顺地和她在一起的男人。而且同样也是一位优秀的男人。”
顾问:“是的。阿尔伯特亲王是一名优秀的年轻人,而且温柔包容,这点威廉敏娜经常在日记里提起,并且总是很感激他对她的宽容和忍让。我想这是他们婚姻成功的关键。话说回来,对于汉斯博格来说,阿尔伯特毫无疑问是多出来的第三者。”
主持人:“但是他什么都不能做,这是显然的。这桩婚姻对威廉敏娜的将来有益。而他所做的正是把她的利益放在首位。”
顾问:“这就是身处他们这个位置的人所要做的,就是把婚姻也放到利益大局里去权衡。威廉敏娜对此处理得很好。不过她自己也说过,自己那个时候并没有考虑过婚姻应该是什么样的。也许就是因为没有构想和期待,所以她才能够作出这个决定。如果换成一个对婚姻和爱情充满梦想的女孩,估计就做不到了,或者会非常痛苦。”
主持人:“看得出来威廉敏娜其实在两性感情上,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
顾问:“这其实也是童年时家庭缺失造成的。父母在她出生前就离婚,她从来不知道正常的婚姻家庭是怎么样的。所以她的婚姻最后还能美满,十分不容易。而阿尔伯特亲王的付出也显然是巨大的。”
主持人:“那么,阿尔伯特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婚姻的?我们似乎特别难了解他。因为不论是媒体里还是记载里,他一直是个完美的丈夫和父亲,是女王的好助手。他一直是一个陪衬,尽管他自己其实才华横溢。”
顾问:“我可以确定这只有爱情才能做到了。”
主持人(笑):“爱情?”
顾问:“是的,只有爱情,才能让一个有才华和抱负的男人甘心居于人后,做一个陪衬。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牺牲。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私下的。他帮助女王处理公务,为她出谋划策,陪同她一起进行国事访问……但是媒体只要一报道到他,永远是放在女王的名字后。他们很少提他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对他的功劳也往往一笔带过。”
主持人:“因为他是王夫。”
顾问:“是的。这是约定俗成的。一个皇室只能有一个统治者。尽管女王总是尽可能地为丈夫彰显功绩,支持他自己的事业,比如军功科技。我们都知道亲王贡献杰出,但是我们不能给他过多的赞誉,以避免他的风头盖过女王。直到他去世,我们才能放开了称赞他,因为这时他则是皇帝陛下的父亲了,称赞他就是称赞皇帝。”
主持人:“看来做女王的丈夫需要相当大的包容和毅力。”
顾问:“是的。所以我认为如果没有爱的话,这份工作真的不容易坚持下来。”
主持人(笑):“他是从什么时候爱上她的?”
顾问(大笑):“这应该不用纠结。威廉敏娜那个时候是一个年轻漂亮的金发女孩,她聪明机灵,高贵但是不高傲自大,很好相处。他们有同样的教育背景和宫廷成长的经历,必然有很多共同语言。我觉得年轻的俊男美女相爱其实并不需要太多外在因素,荷尔蒙就决定了一切。”
在女王夫妇共同生活了45年的帕里斯宫里,随处可见皇室家庭各个时期的画像。威廉敏娜将这里布置成了一个只属于他们家庭的小天地,将政治隔绝在了门外。
温馨是这里的主色调,象牙黄色的花枝纹墙纸,手工布垫,还有孩子们自己烧制的马克杯。威廉敏娜和孩子们一起做的手工叠纸还存放在画框里。孩子们的涂鸦则被归纳收集妥当。
这一幅《春日》的画像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皇室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丈夫托着儿子去摘树上的苹果,而妻子则给孩子们分发点心。
阳光撒在草地上,小狗在追着蝴蝶。母亲不是女王,父亲也不是王夫,孩子们不是皇子和公主。没有宫廷内侍,没有保姆,画面上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