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皇帝培养手册>第1187 治蜀8

也就说,一个家族当中就算是男性非常多,哪怕是算上庶支的子侄,在金珏的治下,也无法在一地形成像之前蜀郡成都张家或者郪县王家那样能够独霸一县,乃至一郡的大家族,更不要提能够成为像袁绍袁术那样的那样的庞然大物一般的超级大家族。

因为,金珏制定出的这种新方法,给益州境内的世家或者地方豪强们有且只有两种选择。

第一,如果不想失去那些原本就属于家族的土地的话,就只能‘分家’!

分家之后,除了被指定的三个子弟可以留在原籍之外,家中其他男子,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由官府‘随机’非配的新居住地了。

这里所谓的‘随机’,并不是真的就随机,杨沛手中掌握的密探组织,在确定非配给各地家族和豪强们家族成员土地的时候,会事先派人查探其家族当中嫡支男性成员三代的婚姻情况,即其外祖母、母亲,妻子,因为,对于大家族,尤其是世家而言,利用婚姻的关系,与其他地方的世家豪强勾连在一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

就比如荆州的黄氏和蔡氏,黄承彦娶了蔡讽的女儿。

所以说,诸葛亮自己在前出师表中写自己躬耕于田亩,也许真的没错,但是,他并不是出身于寒门,也并不是真得不求闻达于诸侯,尤其是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之后,更是已经可以跻身于荆州的顶级豪门之列了。

凭黄承彦和庞德公,以及客居于荆州的颍川人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关系,司马徽像诸葛亮举荐诸葛亮和庞统,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诸葛亮和庞统二人也是真的有才能,这一点是确定的。

只不过,因为刘表此人嫉贤妒能,在统治荆州时期,听信身边小人的谗言,很是杀了不少荆州的年轻才俊,故而,荆州那些真正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才在刘表统治荆州的那段时期,故意隐姓埋名,既不愿意让刘表知道自己的名声,也没有投效于他的意图就是了。

在东汉王朝,尤其是中后期的时候,府县两级主官与当地的世家相勾连,故而,太守或者县令县长们辟除的属吏,很多都是出身于当地世家的子弟或者当地著名儒学大家的弟子。

到了魏晋时期,特别是颍川大世家陈家的族长陈群在这种状态下,又发明了‘九品中正制’,从而将原本只是这个当权者和地方上其实都知道,但是,并不成文的用人制度,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向全天下公布了出来,这就直接导致魏国后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从中央王朝,到地方郡县两级官府,朝廷任命的正牌官员,全都必须是出身于世家的子弟。

凡是沦为下品的,就很难在出头了。

这就是所谓的就是‘王谢堂前燕’,王谢两家就是南北朝时期,从东晋开始的南朝当中两个庞然大物般的超级大家族。

家族势力的存在,对于一个王朝统一全国,是有害的,这也就是明明南朝的文明更先进,却始终没有能力由南向北,一统整个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至少,金珏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只有统治者能够将自己的意志直接传达到其治下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耳中,这才是一个主政者最应该做的,而不是像刘焉刘璋父子,亦或者刘备或者诸葛亮治蜀的时候那样,一拿下整个益州,便立即选择与益州境内各地的世家选择联合和妥协。

就比如之前,在金珏军强力进攻之下,‘临危受命’担任键为郡太守的杜微,而同一时间内,担任键为郡北部几个县县令也都是他的几个师弟。

其实,在那个时候,金珏没有直接派手下将领拿下整个键为郡,并不是没有足够军事能力,如果金珏亲自出马的话,别说是任安的几个徒弟,就连黄权所负责把守的牛掰县,王连和吴懿负责把守的梓潼县,全都可以不用那么费力的将之拿下。

根本原因,有二个。

第一个原因,金珏不想在拿下益州的同时,造成太大的伤亡。

不论是一直追随自己的黄巾军,还是为了能够得到土地,而新投奔自己的那些三蜀境内的壮丁,金珏都不想看到。

只有忠心于自己的人更多地活下来,跟着他一起见证自己辉煌的战绩,见证并真得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够证明,金珏是一个好的统治者,才能够让金珏在不依靠世家的情况下,真正安稳的当这个统治者。

第二个原因,有对比才会有伤害。

战后,事实证明,从这场益州统治者更迭的战争中,真正得力的那些普通蜀兵或者老百姓全都是在刘璋主动开城向金珏军投降之前,那些主动向金珏军投降或者,应募加入到金珏军中的人。

不错,金珏不仅给了主动应募到金珏军中壮丁及其家属承诺,以及立即就能够分到手里面的土地和其他一些财物,而且,他还同样给了那些在交战的过程中,那些或是主动弃械投降,之后,选择解甲归田的蜀中将领和士兵,或是直接投降并加入金珏军中的蜀中将领和士兵们相对稍差一些的承诺,土地或者财物。

相反,一些一直不肯主动选择投降的属县,在战后,上至郡县主官,下至城中的守军士兵或者普通老百姓全都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其中,受罚最严重的就属牛掰县和梓潼县,别看梓潼县是广汉郡的郡治,王连和吴懿一投降,金珏就立即做出了决定,将广汉郡的郡治移至涪县,这还只是第一个。

第二个,梓潼县和牛掰县两县


状态提示:第1187 治蜀8--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