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皇帝培养手册>第1201 新州治2

第二个方面的考量,还是军事方面——进攻。

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早就已经变成了世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

但是,正因为他经典,是故,之后占据关中三辅的人,便会将之当成是防御关中三辅的重中之重。

而这一点,曹操做得最好。

在确定自己最终没有能力一统天下之后,曹操在自己病逝之前,就为后人,以及后来又一次篡夺皇权的司马氏留下了一个同时防御蜀汉和东吴进攻的方略,而且,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略——重点防御。

在东,则是九江郡的合肥城;在中间,则是汉水夹江而立的两座城池——樊城和襄阳城,在西,就是陈仓古城。

在原先的历史上,刘备为了报私仇,失去了自己带兵攻略凉州,乃至关中三辅的机会,故而,诸葛亮在平定南方叛乱之后,接过了这个重任。

在后世,很多人为在第一次北伐之际,魏延献策自己率领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却被出于谨慎的诸葛亮否了,而大为感叹,诸葛亮实在是太过于谨慎,而错过了这个‘妙计’。

实际上,诸葛亮的是对的。

从汉中通往关中三辅的通道有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上述三条通道的顺序是依照从西到东的顺序列出的,也就是说,子午道是最东边的一条通道,距离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出祁山到凉州的距离是最远的。

子午道,其南口曰午谷,在后世大秦省洋县东一百六十里,北口曰子谷,在长安南百里处,谷道全长六百六十里。

要知道,褒斜道、傥骆道这两条通道的全长都是四百多里,而子午道比上述两条通道长了两百多里。

就算是诸葛亮和赵云所部分别在祁山和陈仓古城吸引了魏军在关中三辅和凉州绝大部分兵力,但是,魏延所部突入近关中三辅腹地之后,能不能攻下长安城这话两说,但想要守住关中的难点从来就不在长安城,而在关中三辅东面的三个关卡上。

关中号称四塞,在东面和东南面分别是潼关和武关,但其实,在东面,还有一个战略要地需要把守,此地就是蒲津。

蒲津是一处渡口,它是出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而扼守蒲津渡口的重镇是蒲坂。曹操平灭马超和韩遂的凉州军阀之乱的时候,不只是贾诩献上的离间计,更为重要的是,曹军的主力部队当时牵制住了马超和韩遂的联军,曹操手下大将徐晃才得以率军从蒲坂渡过黄河,打通了曹军进入关中三辅的通道。

若是魏延率军进入关中,光顾着防守潼关和武关,而不去注意蒲坂,最终也会落得一个同马超和韩遂完全相同的下场。

蜀汉国小民弱,就算是诸葛亮举全国之力,又能聚集多少兵力,反观曹魏,控制了益州、长江汉水以北所有州郡,人口和兵力比蜀汉和东吴加起来都多得多。

更何况,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自请率奇兵五千出子午谷以袭长安。

这点兵力,别说是蒲津了,潼关和武关,也就只够魏延用来守卫其中之一的。

要知道,蜀汉历史上,善于打防御战的将领,记录中只有两个,一个是中期将领王平,一个是后期将领罗宪。若是此二人在,魏延还有那么一丁点可能仅凭五千人守住三处关键点,等待诸葛亮率领主力部队前来与他汇合。

但是,在当时,别说是还是个小孩子的罗宪,就算是王平也只不过是诸葛亮麾下其中一个并不受重用的低级将领而已。

魏延用五千精兵奇袭长安城,固然有可能会成功,但是,他绝对守不住也等不到诸葛亮的援军。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走祁山,绕那么远的路,不走褒斜道或者傥骆道,这两条相对更近一点的道路,好去接应魏延呢?

傥骆道方面,因为这条道路险阻,魏军一直都有所防范,蜀汉和曹魏两国都曾经派兵企图经由这条通道进攻对方,结果,都被对方阻断了道路,前进不得。

而襃斜道,即便是蜀汉出了襃斜道的南口,又能如何?

这就是曹操留下的最重要的一个防备蜀汉进攻关中三辅或者凉州的方略——死守待援,即派善于防御的将领死守陈仓古城,一旦拖延下去,曹魏在关中三辅和凉州布置的重兵会立即出兵救援陈仓。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所以那么顺利就攻下或者迫降了凉州三郡之地,就是因为曹军的主力部队全都被赵云和邓芝所率领的那五千闲棋全都吸引去了陈仓。

而在诸葛亮第二次北方的时候,数万大军,强攻了二十多天,居然攻不破手中只有一千多兵力的郝昭所据守的陈仓城。当然,这里的历史记录有夸张的地方,既然曹操和后来的继任者都将陈仓古城当成是战略要地,那么,当时的陈仓古城里怎么可能只有一千多人呢?

据金珏自己猜测,这里面有曹军故意夸大郝昭在此战中所立下的功绩,同时,也用以贬低诸葛亮军事方面能力的意图。而在蜀汉方面,不管当时守城的士兵究竟有多少,当时,终究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诸葛亮的北伐又一次失败了,而且,的确是用了五万或者接近五万人的大军,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被挡在了陈仓城。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诸葛亮人生中有一大黑点,故而,诸葛亮班师回朝的时候,对于此战的态度就变得讳莫如深,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战再一次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军事能


状态提示:第1201 新州治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