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国,位于一个巨大的盆地之中,其东、西、南三面均被大山环绕,只留有北面一个缺口,可与外界顺畅的交换空气。 除了夏季之外,春、秋、冬三季因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气候寒冷许多,且每逢到了下雪之季,大风就会吹来漫天的黄尘,使得雪花也被染成了黄色,成为国家的一大奇景。最初搬迁到此地的人们,触景生情,将自己的国家称为“黄雪国”。
相对距离较近的莒国来说,黄雪国生存环境要险恶许多,尽管其国人尚武,民风剽悍,但是受制于地理的限制,与周围国家极少发生冲突。由于黄雪国的先人大多是避难迁来的莒国人,对莒国更是没有威胁,长期以来,两国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然而,在修仙势力划分上,黄雪国却属于神雀山。
黄雪国政体与莒国等周边国家不同,直接受神雀山管理,国内没有皇帝,一应政事由神雀山委派的筑基执事处理,国人的赋税需要直接交到神雀山,至赋税形式,并不固定,随时都会做出调整。不过,大多情况下,都是周围山林中的一些珍惜草药。
近些年来,神雀山忽然改变了这一传统,黄雪国人需要交纳的“赋税”被野兽替代。至于其用途,民间存在许多种传闻。
黄雪国北的狭长地域内有大量野兽,只要一个家庭中有青壮年,想要完成这一任务算不上难事,因此,与以往时刻比,黄雪国人的生存压力忽然变小许多,使得国人纷纷赞颂起雀知行。
按照与神雀山的距离,黄雪国人被划分成了东、西、南、北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对应一个季度,分别去神雀山上缴猎物,只要是在此期间内完成了任务,黄雪国人被便会被赠予“仙丹”。
这些“仙丹”与民间流行的药丸不同,对治疗一些疑难顽疾有着神奇疗效,因而,对于上缴“赋税”,黄雪国人十分积极。
近些日子,上缴“赋税”的范围属于神雀山南部区域。
由于国境较广,路途十分遥远,即便是到了晚上,仍然会有许多黄雪国人,不畏劳顿之苦,沿一条官道举着火把继续赶路。
神雀山为了激励黄雪国人,规定每日首先缴纳“赋税”的人,就有机会得到质量上乘“仙丹”。对一些身患重病的人来说,等于多了几分救命希望,所以,他们的亲人才不辞劳苦赶往神雀山。
对于上缴的猎物,神雀山有数条评判标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必须为活体野兽,因此,将它们运到神雀山,也是一项繁重的工作。黄雪国境内多山路,最实用的方法就是依靠人力。
为了应付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黄雪国人大多以村镇为单位结伴赶路,他们有的提笼子,有的推着小推车,被囚的一只只凶悍野兽,不时的发出低吼声,仿若是在威胁,又好象是在求救。
随着夜色渐深,野兽的叫声也变得愈发响亮。
渐渐的,从山林的深处,传出此起彼伏的野兽回应声。
每当听到这些声音,这些赶路的人就会变得异常紧张。如果他们擒获的野兽之中,有属于王者一般的存在,就有可能引来兽潮。虽然发生这种事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在每年的送输途中,都会有类似情况出现,也不知有多少人,葬送在了野兽口中。
在神雀山北,约百里处,有一个小山坳。它是附近区域,唯一可抵达神雀山的近路。由于这里的野兽,较其它地方密集,过了深夜后,便少有人冒着被野兽袭击的危险在此赶路。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此刻却进入了小山坳。
夜色之中,这队人显得十分扎眼,在他们的前后数十里的区域内,已经难以看到赶路之人。这支队伍中以青壮年为主,但也有几名须发皆白的老者,以及十分壮实的少年。从他们的神情判断,显然都非常着急,可由于赶了很长的路,又显得十分疲惫。
与此时途中休息的人们相比,他们当中的人更加渴望得到“仙丹”。当他们走出了十数里后,便发觉到周围气氛不对,为首的几人略一商议后,便找了处易于防守之地,点起了篝火休息。
尽管那些被囚起来的野兽依然不时吼叫着,尤其在狭窄区域还伴有回声,但是因为十分疲累,大多数人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不过,在队伍之中,一个少年却迟迟无法入睡。
在他的手中,有一个小笼子,其中囚禁着一只形如松鼠的小兽,与其它被抓的野兽相比,它显得很不扎眼,而且,脾气似乎也小很些,只有众野兽齐吼之际,它们懒洋洋的响应一两声。
少年盯了笼子半晌,神色中略有些疑惑。
因为来之前,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村得几个得高望重之人,都不认为他偶然抓获的小兽,可以换到上好“仙丹”,但是,为了救助病重的母亲,他依然坚持己见,随这支队伍赶往神雀山。
很快,他又想起了母亲,神色变得悲戚起来。
一个守夜的老者发现之后,便悄悄的走了过来,轻声安慰几句,让他早早休息。然而,少年却抑制不住,低声的抽噎起来。
笼中的小兽,仿佛有些不满,又发出一声低吼。
老者见此情景,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返回到篝火之前。
突然,从小山坳的上方,传来了一声巨吼。
霎时间,山崖上一些松动的石头,因受到声音震动影响,脱落而下,一些被惊醒的人,未能来得及躲避,被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