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言情总裁>东江情缘>第101章 二次葬俗

第一百零一章 二次葬俗

到了重阳节那天,宾客们陆续赶到春亮的家里。只见院子里放着一个石臼,里面装着煮熟的糯米,上面架着一根大木槌。春亮、樊凌峰、彬哥三个小伙子往石臼里撒些白糖,再轮流用木槌使劲地夯,直到把糯米捣成糊状为止。别看只是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却相当耗费力气。

诗涵、芷欣和黄琴、林玥、妍溪把糯米糊用手搓成长条,再用刀切成一大粒一大粒的糊团。梅兰撒些花生碎粒,美滋滋的糍粑就做好了。

于是大家拿来碗筷,把一个个糍粑夹进嘴里,甜在心里。

然而,甜的东西吃多了有点腻。所以大家吃的不是很多,四五个左右。

接下来是大家齐手油煎大薯粄。男生们用小刀或者镰刀把大薯表面的那层薄皮刮掉,接着梅兰用插菜板把大薯弄成糊状,女孩子们抓一把大薯糊,握紧拳头,它从拳头的上面被挤了出来,再用调羹把它舀住,放到油锅里去煎。

不一会儿,一大盆的大薯粄就出炉了。

轻轻地咬一口,外脆内嫩,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休息了一会儿,彬哥扛着锄头来到菜园,挖了几条蚯蚓,放在火柴盒里,拿着钓竿,来到池塘边独自垂钓起来。

林玥则蹲在篱笆边,欣赏着几盆开得正艳的紫龙卧雪、朱砂红霜、瑶台玉凤、轻见千鸟等。

春亮从厨房里抱出一大罐的菊花酒,给每人发了一个碗,说道:“多喝菊花酒可以祛灾祈福,大家品尝品尝吧。”

喝起来,跟黄酒的味道差不多,不过了多了一份芬芳淡雅。

春亮看了下墙壁上的老式挂钟,时间还尚早。于是,他带领大家到附近山上的一座碉堡去走一走。

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所率领的红四军驻扎在该村子,国民党刘士毅部队为了围剿他们,在村子的四周修建了很多碉堡。如今这些碉堡经过风吹雨打,年久失修,已成了断壁残垣,杂草丛生。至今还能看到墙壁上留下的当年的大大小小的弹孔。

碉堡的附近长着许多山茱萸,结满了红色的椭圆形果实。大家抓了一大把,来不及擦拭和清洗,直接往嘴里塞,但嚼了几口,又全吐了出来。原来那红果子味道有点酸,而且还有点涩。吃这种东西只能细嚼慢咽,可不能囫囵吞枣。

接着,大家在碉堡或茱萸边,摆着各种pose,相互拍起照来。

“哦,对了,我们去百公庙烧香怎么样?”

大家齐声说好,跟着春亮往一个叫做“兔子满月”的地方走去。[就爱读书]

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的山腰上有几个人鬼鬼祟祟地不知道在干什么。

走近去一看,只见一个人从底下的坑里在捡一条一条的东西,放到黑色的遮阴网下的瓦罐里。直到那个人手里托着一个头盖骨,大家才知道他们原来是给死去的亲人拣骨头。

根据史料记载:“客家许多地方曾盛行二次葬的习俗,即人死后简葬,数年后开棺捡骸骨盛与陶器中,或大葬,或置于野外安全处。源于客家民系的迁徙历史。为了不忘祖宗,客家人在迁徙中,经常背负祖先的遗骨,从旧的居住地迁往新的居住地,并重新下葬。最早用陶棺‘捡金’后改为陶罐‘魂坛’”。

女孩子吓得面如土色,都想尖叫起来,春亮示意她们立即用手捂住嘴巴,以免惊动了金坛里的灵魂。

看来去百公庙烧香已不大可能,大家只好打道回府。

彬哥问道:“国家不是禁止土葬了吗?怎么还能开棺捡骨?”

春亮答道:“其实你们有所不知,在我国很多比较偏僻的地方,仍然存在着土葬。老人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离世前要求子女土葬。他们的子女为了实现老人最后的愿望,也会去满足他们。并且山高皇帝远,政府也不会花很多精力去管这样的事。”

芷欣一脸的不高兴,抱怨道:“遇到这样的事情,真是太晦气了!”

樊凌峰不以为然,反而挺兴奋地说道:“棺材棺材,升官发财!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诗涵也安慰道:“峰哥说的没错!我们的情绪不能让外部因素所影响!时时刻刻保持好心情,才是硬道理!”

一行人回到家,啃的是正宗的家鸡肉,用纯净的山泉水炖出来的汤,味道更加甜美。吃的是没有施喷任何农药的小白菜,吃得也更放心。尤其是尝着从深山里摘来的松菇和茅草菇,绝对算得上是珍馐美味。当然,本次重阳宴的压轴菜还数烤全羊,色、香、味俱全,足以让人看得眼红,直流口水。

从环境来说,这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从味道来讲,胜似农家乐;从情境来看,堪比伊甸园。总体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重阳登高活动,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心里。

吃完饭,春亮泡了一壶当地的名茶,解解大家满肚的油腻。

彬哥呷了一口茶,不禁啧啧称赞,说道:“果然是名茶,味道就是一样!”

樊凌峰仔细瞅着彬哥的脸庞,又瞅着妍溪的模样,说道:“如果没看错的话,你们昨晚上了电视吧?”

还有这样的事情?大家一听,都惊愕地望着彬哥。

彬哥不紧不慢地说道:“呵呵,这都被你发现了?”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问起来,仿佛众媒体记者见到了重量级明星一样,有一肚子的问题等着发问。

彬哥告诉大家, 那位女孩是广西人,她和“贱人”


状态提示:第101章 二次葬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