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位面小蝴蝶>第三百四十六章 略占上风

第三百四十六章 略占上风

知己知彼不一定可以百战不贻,但是信息的不对称一定会造成战争的偏转。程攀坐阵主中心用超感探测,同时比硅基文明的声波遥感技术要先进的多的遥感技术,也抢占了部分先机。战争在部分通道中快速展开。

白玉宝石一样的硅基贵族之所以被称之为贵族,不是单单因为它们长得好看,它们拥有超能力量才是主要原因。它们开始投入战斗是因为战斗爆发前三天硅基文明就开始显露失败迹象。

硅基文明的远程武器是蒸汽爆发pēn_shè的实心陶瓷弹药,而火土城一开始战斗使用的弹药除了动能还内装化学爆炸物爆破。21世纪初的弹药到底有多么厉害,网上有这样一个图片,一辆靶子车,钢铁坦克炮台上就跟泥巴做的一样,一个个贯穿弹孔跟烧红的铁丝戳穿蜡烛产生融化弹孔是一个样子。这种战斗情况就跟甲午海战和日俄海战中实心弹和苦味酸弹药的差别是一样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射速。火土城这里打过来的大口径弹药是一个个机关炮的射击速度,火力远胜于大蜈蚣们的蒸汽pēn_shè弹药。

这些外敷金属,身体如同岩石一样坚韧的硅基生命体在遇到金属燃烧风暴的打击下依然显得十分脆弱,一个高温热流进入大蜈蚣庞大的体内,周围大量的硅基组织被高温破坏,一个个光纤的神经系统烧断。而硅基文明摧毁的只不过是一些机械蜘蛛罢了。

直线通道的战斗发生逆转后,硅基生命开始大量在通道附近修建拐弯口来阻击人类势力的毕竟,一个个蒸汽连发大口径速射炮架起来。仗着地利防守反击。

文明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双方对自己掌握的改变现实的知识比拼,这种知识比拼有知识总量的比拼,也有知识灵活运用的比拼。硅基文明采用了这种防御作战的态势后,火土城针对性的武器就立刻上场了。根据战斗过程中对硅基生命体的解剖,硅基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温度是非常高的。也就是说硅基生命对低温的耐受性是一个缺点。

火土城的人类在作战中身穿生化装甲,同时动用水库中的供水对通道实行降温,温度勉强维持在生化装甲可以承受的两百度温度以下。双方在作战过程中不仅是动能抛射物的作战,也是跟对面生活环境的作战。在降温这方面火土城拿出大量的液氮。

在一个通道中硅基文明士兵架设着口径三十毫米的连发蒸汽机关枪在一个厚实的陶瓷砖墙堡垒后架设,硅基蜈蚣士兵盯着前面的拐口。这几天的战斗已经颠覆了可雅帝国对生命体的认识,原先可雅帝国之所以自信满满的对上面未知种族开战,是基于那些贵族学者们定下的生物学理论。在他们发现地表生命迹象后定下的理论中“温度低于一定程度诞生的生命,由于生理机能的反应程度低于高温下生长的生命,所以这次新发现的生命体一定是行动迟缓,或者力量不足的劣等生命。”满怀这样的自信心,可雅帝国发动了战争。

可雅帝国的研究者的某些推断没有错,硅基生命肌体内化学反应温度高,剧烈,施放的能量强大,相对而言这些硅基生命的力量都是十吨级别的,人类的力量小的可怜。但是生命这东西单单要从力量上来确定是否有前途,地球上曾经诞生的诸多巨兽就不会消亡了。任何生命是否有发展前途除了拥有基本存活的能力外,剩下的就是思维能力。可雅帝国的硅基生命算到了人类本体不如他们强大,但是没有算到人类对控制强大力量的向往。在人类的操控下,可雅文明领教了人类控制的机械力量。

短短的几天战斗可雅帝国快速丢失了向着地下一公里深的隧道。诸多战略空间被压缩。现在好歹依靠防御稳定了下来,比如说眼前这个拐角隧道,只要人类控制的机械蜘蛛一旦从拐角出现,大量的蒸汽连射陶瓷弹药就会将单个出现在拐角的机器蜘蛛达成渣渣。但是这才没一会,情况就变了,一个个钢桶被砸了下来,硅基蜈蚣照例对着这些钢铁罐头射击,一声闷爆声,钢桶变成破片爆开了,巨大的气浪席卷了地下通道,但是随着而来的不是爆炸带来的热浪,而是寒冷。稍微加工的液氮球型钢桶顺着地球重力势能不断顺着地下通道向下滚,然后爆开,温度瞬间骤降,寒冷的气浪扫过去一切,那些身体导热太好的硅基蜈蚣由于机体化学反应温度不够,身体变得僵硬活活被冻死了。通道中的岩石外壁在这温度剧烈变化情况下出现了无数细小的裂纹。

自诩强大的硅基生命遇到这种寒冷弹的攻击下开始倒霉,一连几波圆球液氮钢桶的爆破制造了在岩浆中生长硅基生命的禁区。硅基蜈蚣辛苦构架的防线跪了。

硅基蜈蚣中可以操控超能的贵族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参战的。一个个白玉状的硅基蜈蚣全身灵气闪耀凡是身体借助到的岩石介质快速被高温软化对于这些硅基蜈蚣来说,比鱼在水中游还轻松,这些硅基蜈蚣快速的在大地深处突袭。参战的硅基蜈蚣有五百只,是可雅帝国核心上层力量,除了可雅帝国皇帝领会了灵气高端奥秘,就这些贵族的战力最强了。

这些蜈蚣最快的犹如煎鱼在水中的速度一样,在大地中高速钻行着留下一道道融化的岩石隧道痕迹,它们的加入让火土城原本顺利的攻势遭到一阵小小的反扑。这些从通道中钻出来的蜈蚣如同火焰之神一样,让火土城真正出现了人员伤亡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略占上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