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条战壕挖成的时候,羌族大头领马元钊感觉完蛋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再突围出去,可是再次突围,他还是带走不走全部的羌族父老乡亲。上一次抛弃一部分人可以说是无意的,那这次还想上次那样的话,那就是摆明的故意了。
一个不顾自己子民的头领,也没有再被子民当成头领的必要了,他会众叛亲离,还不如坐在这里等死。
可是马元钊不服啊,他是个有梦想、有理想的男人。一个可以用一己之力联合整个羌族的人,绝对是有几把刷子的……
有梦想在多数时间是件好事情,可是在这时候却并不是好事情了,因为有人再搞事情,至于搞事情的人就是徐祖辉和窦平。
为什么战前硬要拉着,一百多个精挑细选的羌人入坑,带着他们随大部队到处转战。
这时候就是用这些羌人,来填这个坑的时候了。
在战壕的环绕下马元钊没有立刻突围,此时战壕已经初步形成。三米宽两米深,但窦平觉得不够宽,还在拓宽中,一直到第七天拓宽到五米宽两米深,爬出战壕还要面对一米高的土堆。土堆上日日夜夜都有明军的长枪兵在守候。所以这坑是有讲究的,此时坑挖的越大,将来坑的就越大。
难道明军要抓活的,马元钊心里嘀咕着。
对,殊不知明军不仅抓活的,而且重点目标就是他。窦平天天命令那些俘虏来的羌族人,每天定时定点,免费在羌族寨子周围,唱羌族民风歌曲。
场景很熟悉吧,这可是汉初张良订的计策——四面楚歌。凡是四面楚歌之后还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主要让敌军丧失在战场的抵抗力。比如天天在外面吃不好,穿不好的打仗,从唐朝之后军队是要发薪水的,尽管很少,可是那也是天天盼望的乐趣啊。
此时羌族人啥都没有,所以再啥都没有的情况下,大兵是空虚的,是怀念故乡的。尽管将军对士兵不错,尽管士兵努力克制自己不再想,可是听到乡音的士兵,乡音就如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听完乡音后,士兵再也无心恋战。这是地地道道的心理战。
十面埋伏更恐怖,一般八方就代表所有的方向了,可是人家张良要搞自主创新,又加上上下两个方位。也就是无论你上天下地跑到那个地方,我都会伏击你,彻彻底底的杀了你。
十面埋伏有点夸张,要真是那样的话,楚霸王也不会逃到乌江边上,不过是张良为自己装逼而拿出的利器。
不过两者合在一起真心恐怖,先摧残你的身体,然后在你满怀心跳,小鹿乱撞的时候。在你逃跑的各个路口等着你送上门来找砍。就像曹操败走华容道一样的心情,好不容易大笑两下排解悲伤的心情,却引来了取他头颅的大刀。怎一个惨字了得。
不过这一次窦平只用四面楚歌,他听从莫然的最高指示,抓活的。马元钊是川北羌人的头领,在羌人心里有着崇高的地位,能拉取他投降才是硬道理,巴蜀地区是莫然第一批试行科普汉语的地方,到时候莫然要改变这里的语言和文字,只要一旦成功,巴蜀地区永久就是汉人的不动产。
民族和民族之间的隔阂是什么,无非就是语言不通,文字不通呗。没有这些隔阂,打破头,该是一家人还是分不掉家的。
天天晚上羌歌定时定点的响起来,天晚羌寨里的人定时定点的哭起来。本身就吃不饱,还想家怎么活阿。
想逃出去回家好好种田,明军已经挖好坑了。想逃出去先想着怎么跳过寨门前的坑吧,独自逃出去后又要面对族人的质疑。硬拼吧人家巴不得呢,人数比你人数多,战斗力比你战斗力强。硬生生的困死在这里……所以只有全体投降一个路子可以走。
围困半个月后马元钊毕竟是少民,巴蜀地区少年很纯朴的,玩个心机都没有汉人放的开。
所以他劝所有的族人投降吧,自己实在是不好意思去丢人现眼,想找个不起眼的地方吊死算了,可是被热心的手下救了,大家认为大头领那么爱护他们,他们更应该加倍回报。便绑了马元钊,让他再没办法想不开,羌族人抬着五花大绑马元钊投降了。
莫然亲自解绑,好在马元钊是懂汉语的,莫然也没有找田颖翻译官,自己动嘴对他许诺下福利,确定下关心巴蜀人民民生工程,马元钊被这个普普通通的莫然帝给收服了。
当莫然回到长江南岸,召开了少民的集体会议,土家族代表唐阿兰和覃波,瑶族代表田灵,苗族代表仡卢可莫,还有羌族代表马元钊都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因地制宜把川东、川北、湖广行省西部划成三大区域。
每个区域各管辖二十个城镇,主要是湖广西苗族自治区,仡卢可莫任区长,田颖任副区长。
川东土家族和瑶族自治区,唐阿兰任区长,覃波任副区长。
川北羌族和土家族自治区,马元钊任区长,田灵任副区长。
田灵和田颖同时担任三个区的汉语支教部的部长,莫然吩咐郑玉和耿璿亲自来建校舍。
校舍建好后,每个人都有三个月的免费培训的福利。只要学会汉语,并用汉语做日常用语,每个人都可以到山下领五亩田地,而且二十年内税收只要一半。
深山里居住的少民,还是不要任何税收的,不过要是也用汉语,作为日常用语说话的人,也可以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到附近的六十个城镇领取粮食五十斤,这是朝廷对用汉语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