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亡灵信号之午夜之歌>第215章 知道你会来

“你是庞巨昭的后人?”/p

想到窥探天意,李旦马上记起了之前调查《洛神赋图》的时候,曾经在马殷身边出现过的一个人,庞巨昭。/p

《通鉴》中记载:黄巢入广南,巨昭括部内诸蛮得数千人,亲自选练,分屯险隘,巢寇惮之,不敢犯其境,以功加宁远军节度使。/p

开平初,广南刘隐率众来,我师不能守,于是尽辇其府实,驱其人民以归,巨昭挈其族数百口随归长沙。/p

这段记载的说明,庞巨昭的官方身份是容州地方官,因为抵御黄巢军有功被唐朝封为节度使。后来占据两广的南汉攻打容州,庞巨昭带着百姓和家族一起北走投靠了楚国马殷。/p

另外,史书中也有明确记载,庞巨昭这个人除了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外,更突出的是其精通天地纬候之学,擅长占星。/p

当年高郁死前问计于他时,庞就曾经说过三羊五马的事情,预言江淮一带的杨氏政权三代而亡,楚国的马氏五王而终,这些全部被历史验证。/p

眼前的女孩自称庞亦昭,是盗命之人,此地又是古代容州北上的第一站,所以李旦猜测,她应该和庞巨昭有某种联系。/p

“我不想说你聪明,不过猜对了。巨昭公是我的先祖,近千年来,家传的盗命术只有我能和先祖比美,所以我叫亦昭。”/p

这段介绍说的很明白,不过李旦还是有些惊讶,眼前的女孩如此年轻自称盗命之术堪比五代时期的活神仙庞巨昭?/p

不过,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庞亦昭为何要主动露出真面目呢?/p

女孩似乎会读心术一样,莞尔一笑说道:/p

“五年前,我就是知道你会来。”/p

看着她调皮的笑容,李旦也笑了:“五年前你才多大?”/p

“盗命之术看得是先天的禀赋和后天的悟性,与年龄无关,不过,我可以告诉你,算出你会来的那一天是我的10岁生日。”/p

这丫头才十五岁,说起话来却像个大人一样一板一眼,李旦看着她心情马上放松下来,原本有些木然的心情像是开了一扇窗户,忽然间眼前的景物都清晰起来。/p

“你会到这里来是你的命数。/p

这点从你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木子李尔,老子就名李耳,所以你命中就是要了悟真性,步入大道。/p

另一个字是旦,意为太阳在田畴之上,昼也,属阳。所以,你要找到真正的大道必须经历调和阴阳。/p

所谓阴者很多,目之所见,月、夜、水,天堑之上,高山之下,乔木之阴,皆是,不过至阴者莫过于阴阳井下九泉之滨。/p

你注定会完成自己的道,所以,不论你是不是清楚,命运都会指引你来到轮回镇,因为阴阳井只有一个,只在这个小镇上。”/p

庞亦昭说的一本正经,李旦心里却叹道,这丫头说的自己都要信了,可惜,对于所谓命运只说,我真的不在意。/p

不过,庞亦昭一个小女孩等在此处,和自己说了这么多肯定是有目的的,或者说是有人指点她这么做。/p

“好吧,算你说对了,需要我做什么?”/p

李旦问的直接,小姑娘倒是有些犹豫起来,低眉思索了一下,才抬起来脸来说道:/p

“我的先祖因《洛神赋图》而死,所以我从小就有个心愿,希望能亲眼看一下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p

听她提到《洛神赋图》,李旦放松的神经立刻绷紧了。为了这幅画,或者说是完全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画,死的人已经太多了。/p

不论这个庞亦昭是自己想到的还是被他人怂恿的,他都不希望她和这幅画产生任何联系。/p

说实话,李旦现在对这幅画有些神经质,只要一听到有人提起,立刻就会联想到,谋杀、鬼魅、邪教。/p

不管这个庞亦昭是谁家的孩子,她终究也只是个孩子,让她去掺和进来是不人道的。/p

庞亦昭说是要看一眼《洛神赋图》,其实她很清楚,这幅画意味着什么。/p

甚至于,她早就算出这幅画目前并不在李旦手里,之所以提出看画不过是个试探而已。/p

见李旦犹豫,看样子是不希望自己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她倒是想起了父亲和自己说的话;/p

“这个人并不知道如何才能通过《洛神赋图》获得长生,或者说是本性使然,即便知道也不会太在意,他更喜欢现实。”/p

她看得出来,眼前这个大个子对长生这种无根无凭的说法并不是很相信。/p

这怎么办?/p

凝眉思索了几秒种,她下了决心,一定要劝服李旦。/p

庞亦昭的父亲才是真正的明叔,父亲不在的时候,她就会拿出这套面具守在店里,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到,柜台里的老板换了人。/p

明叔并不在店里,已经离开镇子一周多时间了,去了哪里庞亦昭也不知道因为,当年庞巨昭曾经在家族中立下规矩,亲人不卜。/p

也许,老庞是担心后人相互算计,所以才有此一说,不过为了把这个规矩真正传下去,每个想要学谶纬占卜之学的子弟都必须在先祖画像前立誓。/p

好在明叔对庞亦昭很放心,这个丫头悟性奇高,家学大成,比明叔高了几个档次,说是有神鬼之能也不过分。/p

除了可以准确预测一些事情提前预防之外,她还擅长易容,自己做了一套父亲的面具,装扮起来,连邻里都认不出来。/p

除了这些本事之外,庞亦


状态提示:第215章 知道你会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