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亡灵信号之午夜之歌>第341章 梦的解析(下)

发生在济南的这起案件最终并没有立案,两位警察和被盗户主都证明,这个飞檐走壁入室行窃的老头儿只是在梦游。/p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老头梦游中的行为出发点还是做好事,后来核查几户失窃的家庭,丢失也都是学校用的上的一些物品。/p

也就是说,老头儿即便是在梦中行窃,他还是为了那个自己工作过的学校。/p

小区居民了解到真相之后,非但没有怪罪这位老人,反而对他更加崇敬。/p

老人醒来后,被民警和家人送到医院,不过对于梦游的治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好办法。/p

无奈之下,为了避免老人再爬楼出现危险,只能在他的卧室内的门窗都加了防护。/p

不过,那篇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并非探讨老人无意识的义举。/p

作者更关注的是梦游本身的一些疑点。/p

比如,老人在梦游是如何确定行窃目标的?/p

他离休后基本没有再回过学校,他是如何在梦中了解到,学校的教室内,缺什么,哪些设备坏了,休要修理?/p

这两点都需要长期的观察,可老人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p

他很少离开家,也不喜欢串门,现实中他也从没有实施过踩点之类的行为。/p

这些信息是谁,如何传递给老人的?/p

除了这两点外,老人身上也表现出了梦游者的一些共同特征:/p

第一,他们的方向感极强,哪怕是没有光线,走再远的路也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并完好地返回家中,接着睡觉。/p

第二,梦游者在梦游过程中经常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能力,譬如这个案例中的老人,他在现实中身体孱弱,需要靠拐杖才能走远路。/p

可是,在梦中,他四肢轻盈有力,爬高楼如履平地,哪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特种兵和武术高手也未必能够做得到。/p

第三,梦游者在梦游中,对于所遇到的人和事通常都会视而不见,也就是说他们从不会记得,曾在梦游中看到的东西。/p

不过,这种视而不见并非是大脑没有做出反应,只是不会被记忆。譬如,老人离开教室的时候,先是去摸窗户,准备从那里离开。/p

发现窗户被锁,又转身从门离开,当时门附近站着人,他却轻松地绕过那些人,沿着台阶一步步走下去。/p

也就是说,梦游者在梦中看到了障碍,其大脑也做出了应对,只是他们不会像醒着的时候那样,去思考,我是否该和对方点点头,打个招呼。/p

虽然,有诸多疑点没能说透,但那片文章最终还是得出了一个自己的结论。/p

梦游者处在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中,他们可以“触摸”到外界的东西,但是体内的某种机制会促使他拒绝和外界交流。/p

这种情况其实和自闭症有些类似。/p

苟文生对这种结论不知可够,他更关心的是梦游中信息的来源和认知机制。/p

大学的时候,他就读过一位十九世纪哲学家的着作,那本书将梦定义为人和宇宙的交流时间。/p

这个概念很宽泛,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一种形而上的哲学理念。但苟文生却一直怀疑,这位大师说的是事实。/p

精神病学领域,荣格是解梦最多的人。/p

在对数万个梦进行认真分析之后,他也认识到,梦具有下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双重特性。/p

从根本上说,人的大脑内有大量无意义的存在,这是一些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留存在大脑细胞、分子内的信息碎片,它们本身是杂乱无章的。/p

人可以通过学习机制将其与时间点进行对应,从而形成记忆,记忆再组合出想法输出,就成为意识。/p

而下意识或者说潜意识,却不是通过学习这种模式形成,它的产生往往与实践无关。/p

这和梦有很强的相似性。/p

而社会意识,则是一种存在于个体之上的集体意识,其源自个体却高于个体。/p

如果梦是这两种东西的结合体,也不算错。/p

虽然,有些梦是和个人意识有密切关联的,但这多是一种浅层次的梦,或者说是一种介于梦和意识之间的东西。/p

除去这一类,多半深层次梦境都有着超人特性,比如从未摸过枪的人在梦中可以做到百发百中。/p

就像那个盗窃的老人,平时走路都不利落,梦游中却可以轻松地徒手爬高楼。/p

这一切可以称为超人特征。/p

只是一般人在梦中获得的这种超人能力,还只是一种演示,梦游者却把它们直接实现了。/p

这说明,梦中获得的能力并非全部是假的,甚至大量梦游者的实例证明,人在梦中获得的能力应该是真实的,只是绝大多数人并没与把它当真。/p

我们可以不够聪明,但是不应该假装一无所知。/p

这是苟文生入学的时候,校长讲过的一句话。/p

校长是希望借这句话来鞭策大家要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做学问。/p

面对梦的谜题和真相,苟文生决定不再装傻,他要去解开所有的谜团。/p

至少,第一步,苟文生需要确认一点,社会意识之上,是否还存在着更高级的一种意识。/p

他自己将其称为宇宙意识。/p

顾名思义,宇宙意识形成于宇宙,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周围,只是,其调用的方法与学习形成的记忆和思维不同。/p

普通人的宇宙意识存在于大脑深度睡眠中,梦游者则将其贯彻到


状态提示:第341章 梦的解析(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