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百变妖锋>1213.第1212章 新的历史

8月7日,距离首都奥运会开幕两天前的晚上7点45分,备受关注的中国国奥队在阔别20年后终于再次踏上了奥运会赛场。

足球在中国是一个矛盾的话题,它沉重的让人不想提及,却又每天都被国人拿来调侃,关于国足的段子上网搜索一下的话,没有一万条也有八千条。

中国足球的成绩不堪入目,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哪怕国足再烂,它也会得到国人的最大的关注。

辽阳五里河体育场

这是中国足球的福地,它建立的那一年正是中国足球第一次打进奥运会,2001年10月7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又在此顺利出线,第一次冲进世界杯。

二十年的今天,中国国奥队又一次开始了征服世界之旅,和原来不同的是,这次中国是在主场作战,这次中国队有了世界级巨星坐镇。

中国队的首发阵容是:守门员:1-邱骏后卫:4-孙海、5-万军、3-肖廷、2-谭嵩前卫:10-陈羽、8-郑化、6-****、7-郝俊前锋:11-东方卓9-杨林。

新西兰的首发阵容:守门员:1-雅克布-斯普恩利;后卫:5-瑞安-尼尔森(队长)、3-伊恩-霍格、2-亚隆-斯科特、12-斯蒂文-奥尔德、16-山姆-扬金斯;前卫:4-科尔-佩夫雷、7-西蒙-埃里奥特、8-克莱格-亨德森、11-杰里米-布罗基;前锋:10-克里斯-基尔伦

在中国队的11名首发球员中,只有两个球员门将邱骏和后卫谭嵩不是中超球队的主力,而新西兰却只有三个球员是职业球员,其他的球员全部在半职业半业余球队踢球。领衔球星是他们的队长效力于英超的瑞安-尼尔森。

论实力新西兰肯定是要比中国队差,但是他们的优势是身体强壮,没有心理负担,而中国队主场作战,现场有六万球迷,电视机旁有数亿观众,说一点心理负担没有那绝对是瞎话。

新西兰的战术非常简单,就是摆下铁桶阵,进行半场攻防,有机会就偷袭一个,没有机会就拿一分。

新西兰的打法对头,心态平稳,开局打得非常有章法,而中国队虽然有陈羽坐镇中场,但是球员明显的紧张拘谨,完全没有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在一次后卫直接把球开出边界之后。现场的解说员不再是说话有点结巴的段炫,变成了有诗人之称的贺伟。对中国队的开场之后的表现贺诗人很不满,他说:“有陈羽压阵还打得这么臭,如果陈羽不再,岂不是要崩盘了。”

陈羽显然看到了队友表现的拘谨,这种情况很正常,就算是身经百战的他,刚开始也有些紧张,陈羽知道,只要进一个球,球员马上就正常了。

陈羽开始增加个人盘带,在新西兰的三十米区域制造杀机。

效力于英超布莱克本的尼尔森一直在关注陈羽,看到陈羽带球,尼尔森毫不犹豫的过去给了陈羽一个飞铲,他要警告一下陈羽,不要不把新西兰当一盘菜。

陈羽被铲倒,主裁判判罚了一个任意球。

球距离球门差不多25米,由于人墙太高,陈羽的任意球滑门而出,没有能够打到球门范围内。

尼尔森做了个示范,新西兰的球员也加强了对陈羽的犯规,这也是英超球队对付陈羽常用的战术,尼尔森希望能够移植在这场比赛中。

尼尔森的想法不错,但是他忘记了这不是英超,这是奥运会,这是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会,面对六万球迷的压力,在正常范围内主裁判对中国队肯定会有所偏袒。

比赛第18分钟,陈羽无球跑动中接到传球直接凌空抽射,新西兰门将没有防备,球却打在了横梁上弹出。

这一脚射门激起了看台上球迷的热情,六万人同时高呼陈羽进一个。

比赛第22分钟,陈羽边路突破被新西兰后卫奥尔德剪刀脚放倒,中国队的球员愤怒上去推搡奥尔德,差点引起双方的群殴,主裁判只给了奥尔德一张黄牌。

陈羽勇敢的盘带逐渐带动了中国队的士气,中国队越打越好,把新西兰压制的喘不过气来,门前也是险象环生。

比赛第38分钟,陈羽中场马赛回旋戏耍尼尔森,就在他穿裆过奥尔德的时候,奥尔德不顾身背一张黄牌,伸手拉倒了陈羽。

主裁判这次无法再手下留情,他掏出红牌把奥尔德逐出球场。

中国队获得一个距离球门28米左右的任意球,这是一个好机会,看台上的球迷也都再次高呼“陈羽进一个”。

距离虽然有点远,但是陈羽觉得这是不错的机会,因为人墙太高,距离远的话,球才有下落的空间。

陈羽远距离助跑,用右脚脚内侧踢出了一记速度很快的香蕉球,球越过人墙,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直奔球门的右上角。

新西兰门将竭尽全力的飞身扑出,但是陈羽罚出的这个球太过刁钻,就打在门柱和横梁的夹角,新西兰门将对此毫无办法,只能目送皮球飞进球网。

1:0

进球后的陈羽掀起球衣,跑向看台,球衣内有背心,胸前上面写着一行红字“献给我的爷爷奶奶!”

看台上在进球的瞬间被引爆了,掌声呼声山呼海啸一般,压倒了所有的杂音,让面对面都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

坐在电视机旁的陈羽一家人也看到了陈羽进球的一幕,看到陈羽胸前写的字,陈羽的爷爷奶奶激动的落下眼泪,而陈羽的父母却有些羞惭的低下了脑袋。

贵宾包厢里的中国足协主席席亚龙坐不住了,他冲到了看台想和球迷、工作人员


状态提示:1213.第1212章 新的历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