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时空走私1859>第二六四章 炮轰江户
也很多,所以相对而言的人口密度是相当大的。

这样的江户城,面对那么多重炮的集中轰炸,那肯定是死伤惨重,很多人就算没有被直接炸死炸伤,光靠炮弹爆炸的冲击破也能把人给震死。

这还是只是用高.爆.弹。如果是用凝.固.汽.油.弹,那威力更盛,恐怕真能把整个江户城给烧掉。

唐海龙别看经常附庸风雅,学人家故作镇静,但骨子里其实最喜欢这种只能我欺负人,别人却不能对我如何的场面。

所以,在看到远处的江户城起火冒烟之后,兴奋的唐海龙干脆下了命令,要求只留一个基数的炮弹,其他的炮弹全部给我打出去!

要知道。一艘远字级战舰由于排水量都超过两千吨,载重量很大,所以通常会带足炮弹。

一般而已,一艘战舰会给每门炮带5个基数的炮弹,一个基数的炮弹是100发,也就是说一艘远字级战舰一般会自带15000发炮弹。

不过,由于是远征日本,所以特混舰队的战舰所携带的炮弹要多一点,每艘船带了10个基数的炮弹。共三万发炮弹,除了大量常规炮弹外,还有不少燃.烧.弹。

先前炮轰鹿儿岛,一共打了三千多发炮弹。其中燃.烧.弹就有372发。不过呢,普通炮弹价格不贵,一发普通高爆炮弹才20两银子,虽然也不是个小数目了。但比那所谓500两银子一发的燃烧弹要便宜太多。

也正因为听了李鸿章的话,知道了燃.烧.弹太过贵重,加上燃.烧.弹太邪恶了。很难扑灭,弄不好就是全城大火,所以这次唐海龙要求发射的全部都是高爆弹。

换言之,只留下一个基数的炮弹,就是说一艘船只留下三千发炮弹备用,但一艘船一共带了三万发炮弹,这说明唐海龙要求每艘船都必须打出两万七千发炮弹。

一艘船两万七,五艘船就是十三万五千发炮弹!

用十三万五千发高.爆.炮.弹打一个旧式的江户城,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惨无人道的虐待了。

华3型舰炮的发射速度最高可达一分钟六发炮弹,平均速度是一分钟三发,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平均速度的话,五艘船150门炮,一个小时就能发射27000发炮弹,这样一来,只要连续炮击五个小时的话,就可以打出135000发炮弹,打出9个基数的炮弹。

当然,那只是理论上,实际上是不可能在五个小时打出那么多炮弹的。

原因很简单,远字级战舰上的华3型舰炮,全都是人力装填的火炮,并非自动炮,所以如果是连续的高强度作战,一般打一个小时就要把人累垮,必须歇息歇息才行。

就好比上次打鹿儿岛,五艘船轰隆隆打了一上午,也不过打了三千多发炮弹,连一万发都没有。那不是说火炮不给力,纯粹是当时没有全力开火,而是保留了很大余力,为的自然是以防万一。

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一次特混舰队是先打败了日本的舰队,然后又靠上了江户港,有陆军保护,而且他们也知道江户战役很可能是他们远征军在日本的最后一战,那自然就不想留力了。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这唐海龙是个战争狂,他手下也一样是一打发了性子就停不下来那种。

过去,这些炮手都要节省弹药,还要保留余力,从来没真正火力全开过,也就是说,从来没真正的发挥华3型舰炮的性能过,这一次好了,听了司令说全力打9个基数的炮弹,那就是一门炮900发的额度,那还担心什么?敞开了轰就是了!

这么一搞,江户城可就热闹了,整个城里的爆炸是轰隆隆的连绵不绝,加上是晚上,爆炸的光芒不停,再加上爆炸引起的火光,以至于让整个江户城都成了不夜城。

由于太过兴奋,炮击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才停止,原因么,自然是船上的装填手太累了,没法继续打了。

但是,只是这一个半小时,就打出去六万多发炮弹,就射速而言,平均每门炮达到了4.4发炮弹每分钟的情况,以这种炮击强度而言,的确是超水平发挥了。

不过这已经够了,六万发炮弹击中江户城,已经把江户城炸了个残破不堪。原本一个美丽的天下雄城,愣是给炸成了一个被烟雾与火光所笼罩的破城。

实际上,到了这个地步,江户城的城防已经失去了主要作用了,处处都有漏洞,要是肯顺势冲锋,估计还是能够很容易就拿下来的。

可惜石达开不想拿自己的人冒险,毕竟那种炮击虽然很猛烈,但也不敢说只靠一阵炮击就把里面的人全都炸死,因此。石达开不想在具备大优势的时候拿人命填,因此不但不让远征军出击,也不赞同胜海舟的出击方案。

原因很简单,他知道特混舰队现在只是暂时休息,等人家休息够了,炮击还会继续。

通过无线电的沟通,石达开明白了唐海龙的意思,他是想利用舰炮,彻底把江户城给炸成废墟!

虽然名义上石达开才是整个远征军的最高司令。特混舰队实际上也要归石达开的节制,不过唐海龙毕竟属于海军,所以石达开很多时候都比较尊重唐海龙的意志。

现在既然唐海龙想要玩,加上这么做也的确能够起到减少我军伤亡。震慑敌人胆魄的目的,因此他也就同意了下来。

反正炮弹再多也有人买单,后面的补给船还有超过五万发炮弹,以后去美洲之后。据说也不用为炮弹跟补给担忧,因此石达开也就不再节制,也


状态提示:第二六四章 炮轰江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