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五七七 钢铁,暴风!(三)

五七七 钢铁,暴风!(三)

3点50分。

米努辛斯克的野战机场已经是人声鼎沸,八座高高的灯塔将整个停机坪照得纤毫毕现,士兵们用小车推着刚刚从火车上卸载下来的250和500公斤两种航空炸弹一路小跑着走到机腹下,再将它扛起固定在挂架上,最后才拔掉了上面的安全插销,安上了引信。

这个时代,夜航还是很危险的,幸好只要向北飞上一个小时,天空就会开始逐渐放亮,轰炸机就可以用目视完成定位了。

不过为了安全,空军还是采用了大间隔飞行的办法,就是将每一批轰炸机的空中距离拉开三分钟,等到轰炸机起飞完毕后,单座战术攻击机才会紧接着起飞,然后在抵达托木斯克前重新进行空中编队。

由于两架轰炸机出现了机械故障还在紧急维修,所以此次参加轰炸的一共是28架,在它们旁边小了一圈的是昨天转场抵达的48架空军“暴风”单座战术攻击机,它是从f4野马战斗机改进来的,虽然还无法做到后世俯冲轰炸机那么变态,但为了提高命中率,设计师们首次给它安装了固定俯冲角度仪,飞行员可根据角度仪提示,避免被惯性带入危险60度大角度俯冲通道,省的导致机体结构解体等严重危险中。

因为不需要折叠机翼,加上同等马力的液冷引擎也不需要安装近100公斤散热器,可以节省很多重量,所以暴风攻击机可以携带一枚携带500公斤炸弹,作战半径也达到了500公里,如果把炸弹换成副油箱,转场航程甚至可以达到1700公里。

不过这次它们携带的都是250公斤炸弹,500公斤型全部被鲲鹏笑纳,这是考虑到托木斯克距离这里有490公里,轰炸机投完弹后,暴风要继续支援陆军进行点轰炸,需在上空盘旋一段时间的额外耗油。

至于猎鹰这次只能看瞪眼了,因为即使挂着125公斤炸弹,它们的航程都不足以飞到近500公里外轰炸完再回来,所以他们要等到天亮后才会出发配合陆军进攻。

而且这次李大皇帝可不敢再玩领航轰炸,托木斯克要塞虽然没有米努辛斯克要塞建造时那样设计了专门的防空系统,但也拥有不少防空炮,所以他只能老老实实的来给飞行员们送行。

“永山的第四机步师出发了吗?”

“一个小时前已经出发了,共有两个装甲团、一个步兵团,另外沈浩正带着第一骑兵师和第四机步师剩下的部队进攻驻扎在沃洛尼古拉耶夫斯克的乌拉尔哥萨克军第七师。”陪同的孙九功答道:“这是一支哥萨克骑兵师,大约有3万人,不过尼古拉二世军队倒是拉起来了,可枪支弹药严重短缺,现在大西洋航线又被31舰队搅得天翻地覆,所以骑兵严重缺乏枪支。”

李默微微一笑,后世一战中最悲剧的就是俄国了,武装了超过一千多万军队,却平均三个人才有一支枪,虽然经过上次的战争惨败后,尼古拉二世和俄国提前向美法等国采购了大量步枪储备,但也只能保持两个人一支。

唯一意外的倒是尼古拉二世来不及给更危险的西线配备足够多枪支时,在东线的三百万部队却基本人手一枪,还真看得起自己。

两个装甲团和一个步兵团是不可能打下要塞的,就算是打下来也防不住从外围紧急缩回来的救援部队,所以空军能否迅速干掉要塞的主要火力点,并在今天内提供连续不断的空中遮断,和后续约四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能否迅速抵达成为了关键。

空中遮断是项艰巨的任务,缺乏防空武器的俄军威胁到不是很大,但对飞行员的体力却是个大考验,根据计划空二师今天将至少出动260个架次,保护第四机步师进攻要塞顺畅,这个轰炸量放在二战不值一提,但在一战早期还是个比较骇人的数量。

根据计算,也就是说今天每位飞行员都要至少飞4个架次,近十个小时,对战机本身也是个大考验。

李默又看了眼孙九功,心里也不由佩服这位后世历史上张作霖手下的大将,在经过德国留学和后续一系列进修、实战考验后,这家伙已经散发出了夺目的军事指挥能力,任何人都没想到他会大胆地改变西北战区的辅攻,制定出这个大胆的横插关门计划。

经过多年的一线带兵和对机械化的了解,他看到了坦克出现后陆战模式的重大转折,并推动了这次罕见的大迂回军事行动。

在不久前古德里安初露锋芒的时刻,孙九功却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装甲机动和大兵团作战这个超前理念上,他必将随着新华陆军不断庞大的装甲部队名噪世界。

也正是他这个计划,才将自己从成都吸引到这里,并准备亲自观摩可以一举改变整个西北战局的大战。

想到这里,李默动了动嘴唇,还想问问再问问他后续的进攻策略,但此时第一架鲲鹏轰炸机的机翼和机身上红色防撞灯已经亮起,跑道前方也升起了三枚绿色信号弹,这意味着轰炸机中队将再次。

引擎开始轰鸣,螺旋桨在灯光的照耀下带起一团光晕,由于这次几乎是最大重量下起飞,所以第一架鲲鹏在水泥跑道上滑行了近千米后才缓缓拉起机头。

机场开始每三分钟一个波次的速度释放轰炸机,望着灯光下闪耀着独特金属色的战鹰,李默深深地吸了口气,刚要继续话题,眼角就看到了远处满头大汗跑了过来的杜大壮和李恩富,眉心不由一跳。

“皇上,陈平发来的紧急电报。”


状态提示:五七七 钢铁,暴风!(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