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六一九 夜战无双(一)

六一九 夜战无双(一)

1916年3月3日,悉尼。

行走在码头上,克拉克斯顿叹了口气。

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口小湾大的杰克逊港,是南太平洋上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正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成为澳大利亚最繁华之地。

只是昔日停满了港湾的邮轮和货船被一艘艘战舰挤到角落里,遍布各处的重型岸炮阵地,防空炮阵地和高射机枪将这个美丽的海湾变成了军事要塞,提醒大家澳大利亚已经不是世外桃源,战争正在步步逼近。

陆地上目前还是僵局,半年来新华向西北澳输送了50万军队,包围在澳大利亚四周的军队总数也有这么多,而澳大利亚协约军队也达到了230万,其中美国55万,英国15万(多数都是印度和南非等殖民地军队),澳大利亚当地陆军130万,新西兰军队30万(英国开战后几乎没有抽调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所以数量足够)。

加上英美都深知澳大利亚是牵制新华的前线,所以装备上也是倾尽了全力,即使31舰队大闹大西洋时,前来澳大利亚的船队依然没有停歇过,经过半年近五千艘次商船努力下,目前仅仅澳大利亚本岛就已经拥有坦克370辆,大炮2500门,各类机枪7500挺,飞机也通过直接运散件,在当地组装的办法,拥有了1700架陆军型和300架海军肖特184等机型,此外各类弹药和物资储备也非常充足,已经具备了抗衡新华帝国陆军,形成僵持的能力。

陆地暂时的安全,却愈加显得海上开始无力。

吉尔伯特群岛丢掉没问题,莱恩群岛丢掉也没关系,但沿着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瓦努阿图),努美阿,帕劳、以及萨摩亚这道防御线是澳大利亚的门户,是决不能丢掉的,所以这一线已经加强部署了30万军队守护,随着新华军队开始步步逼近,岛屿争夺战一触即发,此时如果西南大舰队无法发挥作用,那么对于整个岛链支撑将是致命的!

不远处,是美国太平洋上仅剩的两艘新式战列舰特拉华号和北达科他号,它们身边虽然还有伊利诺伊号和阿拉巴马号2艘老式战列舰,还有包括田纳西级,奥马哈级和圣路易斯级11艘巡洋舰,但这些钢铁巨兽却无法在带给和他一起出征的将士们任何信心。

水兵们拥挤在甲板上,三三两两或抽着烟,或悄声嘀咕,谈论着最近发生的大事情时,却总有几声让人心悲的叹息带着浓浓的颓丧。

从去年5月22日宣战开始,美国已经不知不觉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受伤的国家之一,法国因为接壤德国、巴黎被占领成为了最大的受伤国,俄国因为去年冬天新华抢占托木斯克要塞几百万军队被包围,而美国却是海军受损最严重的国家。

而且,没有之一!

开战至今,美国共计损失了包括新式战列舰和重巡在内的20艘主力舰,再加8艘老式战列舰和其它30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十年来因为新华的壮大和敌视而大肆扩军的成果荡然一空,现在甚至连守卫国土都办不到了!

更严重的是,局势开始严重恶化。

南非舰队折戟沉沙,被认为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毁于一个下午,印度大舰队又被牵制在了安达曼群岛以西,受到新华两支舰队的威胁,随着厄瓜多尔和秘鲁加入同盟国,新华的触角已经可以伸到东南太平洋,如果不是智利还保持中立,如果不是南非还在控制中,澳大利亚已经可以宣布被战略包围了。

让所有人心悸的是,从新华宣战至今不过半年,他们就依靠装备优势一举奠定了太平洋胜势,此时此刻他比那些普通水兵更清楚,美国要想翻盘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因为对手实在是太可怕了。

李默建造一级又一级战列舰,故意挑唆美国好全世界走向大炮更粗,装甲更厚,建造大量昂贵的主力舰的道路时,自己却另辟蹊径研究起了飞机,并在短短十年时间将飞机推到现在这个高度,而且还建造了新式航空母舰,并把它扶持为海战核心,都可以说明这个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算计世界!

美国有着超强的工业能力,但也无法弥补如此巨大的损耗,更严重的是美国技术落后太多,好不容易将在战列舰技术拉近的时候,对手却玩起了金属飞机,差距不仅没缩小反而急剧扩大!

现在,除非获得强力支持,要不然驻扎在澳大利亚的协约西南大舰队就会在对方海军陆战队不断向南的岛屿争夺战中老去,但支援还有吗?

克拉克斯顿看向了特拉华后面那一片战舰,目前唯一能挽救美国的是英国!

说来可笑,但的的确确。

虽然开战至今,英国也损失了大量战舰,但严格算下来也就5艘第一代战列巡洋舰和最近的阿伽门农号,其它都是些老式战列舰,并不会损害到英国海军核心力量。

英国虽然向西南大舰队和印度大舰队分别派遣了4艘和8艘主力战列舰,加上今天澳大利亚号战列巡洋舰也将重新回来,但其国内包括刚下水的虎级第四艘阿喀琉斯号,总计还拥有27艘新式主力舰,基本元气未伤。

不过英国也有麻烦,北海对面的德国同样云集起了23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所以什么时候能解决德国,让本土大舰队腾出手来,已经成为了决定协约国海上生死的关键。

一旦英国可以腾出手来,哪怕是一半,再加上由英美资助,明年三月前可以交付的法国五艘诺曼


状态提示:六一九 夜战无双(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