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调教太平洋>832 西西伯利亚危机

@@@

这是一个最混乱的美国。

当百慕大群岛海战结果传遍世界,当4艘航母率领着10艘战列舰、1艘大型巡洋舰和15艘轻巡、40多艘驱逐舰浩浩荡荡杀向美国东海岸时,各种各样的流言直接导致了美国陷入奔溃。

1917年7月21日夜,美国总统梅尔金携白宫成员踏上了前往北方避难的同时,南方阿拉巴马和佐治亚州传来的自治脱离战争的声明,彻底压垮了最后一根稻草。

历经了南北战争后,南方长期被军管和隔离政策的南方各州已经不想再有战争了,加上新华政府反复公告,将矛头直指联邦政府,很多人便开始了有了别的心思。

7月23日,得到情报部策反两个州政府的消息后,新华及北美战区司令部宣布,接受阿拉巴马和佐治亚州的自治声明,公开表示如果两个州不采取敌对行为,军队将不会在进攻这两个州,同时宣布将两个州内的所有军队都撤到了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两个州内,空军也取消了原来的轰炸计划。

7月24日,新华皇家海军重新组编后的第一航母战斗群携两艘重型航母和一艘轻型航母,首次对朴茨茅斯、弗吉尼亚比奇、纽波特和诺福克进行轰炸,在为期十天的大轰炸中,总计投下5320枚各类炸弹,此外2艘***级战列舰、2艘河北级战列舰、3艘北京级战列舰也用重炮,对包括几座城市在内的切萨皮克湾入海口进行了炮轰,总计打出了15500枚炮弹,总吨位6081吨,有效摧毁了包括朴茨茅斯、纽波特在内的造船和重工业密集基地。

同日,新华海军第二航母战斗群也集中轰炸了切萨皮克湾纵深的巴尔的摩、安纳波利斯等地。

8月3日,游弋在美国切萨皮克湾外的新华皇家海军航母战斗群首次轰炸了华盛顿,但并未向白宫和国会大楼投下炸弹。

连续不断的轰炸,使得整个美国都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之前加利福尼亚和南方几个州被占时,大部分美国北方人并没有什么切肤之痛,因为南北战争产生的隔阂在此时还没有完全消除,加上美国最主要的工农业都在北方,所以还没有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但切萨皮克湾工业区遭遇了集中轰炸后,美国一下子就陷入了艰难,首先是百分之七十的造船业、百分之九十海军设施、百分之三十的钢铁业、百分之二十的轻工业全部被笼罩在轰炸机机翼下。

在十天轰炸结束后,新华海军两支航母战斗群暂时结束了进攻,不是不想打而是弹药开始紧张了。

8月6日,新华首相府和国防部发表全国公告,再一次把矛头直指发动战争的美国联邦政府,并且首次表示要军队加快进度结束战争。

同日,刚刚完成了海试的第二批2艘西秦级航母燕国号、吴越号和1艘西安级宁夏号大型巡洋舰携火龙、火雨两支炮击编队、3艘吉林级战列舰、3艘大连级重巡洋舰、4艘檀香山级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6艘补给船和135艘满载航空弹药的军火运输船前往巴拿马,准备从那里进入大西洋,替换正在百慕大群岛受伤的南楚号航母编队和受伤的几艘主力舰。

8月10日,第四批由110架大型雷神轰炸机组成的轰炸机大队抵达洛杉矶,并在休斯顿转场后抵达刚刚拿下的百慕大群岛。

雷神轰炸机的抵达,意味着在轻载状态下,空军大型轰炸机可以首次覆盖包括华盛顿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

8月12日,从巴拿马启程出发的新华皇家海军陆战队六师、哈瓦那启程的古巴陆军第一师登陆佛罗里达州,并在2天后与陆军第三集团军2个先遣步兵师会师于杰克逊维尔。

同日,北美战区司令部宣布佛罗里达州成为第七个进入军事管制的美国州,公告所有当地居民不得离开居住地10公里范围,同时对于任何试图袭击军队、损毁交通和公众设施,破坏军管政策的人格杀勿论。

8月16日,新华皇家海军正式和古巴政府签署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租借协议,根据协议新华将租借古巴关塔那摩海军基地99年,在到期后拥有优先续签的选择,新华政府保证,在租借期间将保证古巴领土和国家安全,并在同日向古巴海军正式移交了缴获的2艘西班牙级战列舰、4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

就在新华帝国航空兵们如蝗虫般从美国东海岸上空掠过时,欧洲同样的风起云涌。

收到百慕大海战胜负消息后,欧洲便如同引爆了一枚巨型核弹。

7月27日,在得知新华国防部和首相府加快结束战争的公告后,威廉二世携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也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军队的投入,争取在18年上半年结束战争。

同日,巴黎之战出现重大转折,鲁登道夫和兴登堡挑起了夏季攻势,在意大利逐步撤出战争的时刻,将70万奥匈帝**队调入巴黎外围。

28日凌晨,总计180万德奥联军在数百架飞机、1.5万门大炮和400辆坦克的协助下,一举突破英法在第戎外的防线,向法国中部重镇里昂挺进。

30日,势不可挡的德奥联军抵达里昂外围,这也意味着巴黎之战以协约全面失败告终,在总计投入了450万作战部队、超过500万后勤和辅助人员,付出了近150万死伤的代价后因为第戎的失败宣告破产。

得知消息的基钦纳不得不重回前线,协同法国将领们采取了主力后撤、沿途袭扰、拉长德军补给线的办法,已达到消耗对手的目的。

8月15日,


状态提示:832 西西伯利亚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