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一愣,父亲竟不是为自己泄气之语生气,相反还认为高估了自己和周国。
郭威轻道:“荣儿,为父自然知道你文武双全,领兵打仗,绝不输于百里无忌。但你可知晓,两国决战,拼的是国力,单就三千万斤粮食而言,周国已经落入下风,而明国能迅速集结如此巨量的粮食支援我国,可想而知,明国的仓储余粮何其多也。再则,为父与百里无忌徐州一战,亲眼目睹明军火器犀利,除非是野战,周军可与其一搏,但若是明军守城,周军绝无攻破的希望,如此,明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为父派人专门去明国探查过,明国百姓的日子,哪是周国百姓所能比拟的,哎,早知有百里无忌为帝,威何苦称帝,不如在明国做个将军,也能拜候封荫。”
郭荣大惊,郭威竟心灰意冷至斯。
郭荣赶紧道:“父亲不必如此长他人志气,荣儿自认绝不逊于百里无忌,何况有父亲的指点,我国定能胜过明国。”
郭威静静地看着郭荣,许久。
“你真有如此志气,敢与明国一搏?”
“荣儿必竭尽全力,让天下知道,除了百里无忌的明国,还有郭家的周国。”郭荣一脸豪气,慨然答道。
郭威舒心地点头道:“有儿如此,为父也安心了。”
郭荣道:“父亲,荣儿担心,以周国现在的国力,实难挡明国全力一攻,眼下最要紧的是休养生息,积蓄国力,不知父亲有何办法阻止明军北上。”
郭威道:“为父与百里无忌有约,只要为父在世一天,明军就不会主动攻周。可惜,为父时日不多了。荣儿不必担心,为父已经想好了方法。可为你争取数年时间。”
郭荣问道:“父亲有何办法?”
郭威怪异地笑道:“君子欺之以方,你不必多问,到时你就知道了。”
……。
百里无忌自然不知道自己正在被郭威父子算计,此时他正亲率燕云众将士在古北邑口迎接刘仁赡的遗体及三万八千阵亡明军的骨灰回国。
之后。百里无忌将他们在幽州建好的墓地安葬,为刘仁赡立碑,“精忠征虏公刘讳仁赡之墓”。并为三万八千阵亡明军士兵墓上亲自书写碑文,“明国三万八千七百五十北伐勇士之墓”,落款为百里无忌率明国全体臣民泣立。
……。
事后,丁思觐禀报百里无忌,这一路上,无数辽国的汉民跪拜在道路两侧,前来祭拜阵亡的明军将士,更有甚者。携家带口恳求丁思觐带他们南返。
“陛下,汉民已经不堪忍受辽国的压榨和虐待。”丁思觐说道。
百里无忌自然听得懂丁思觐话中的意思,也看得见丁思觐眼中那抹跳动的火焰。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而丁思觐还带来一个消息,北汉刘旻的儿子刘承钧率二万骑兵从开京南下,准备回归北汉。
这刘承钧所部是当时辽国与扶桑军大战。辽国向北汉要求增援,刘旻不得已才派了儿子率二万骑兵前去替叔皇帝助战,如今扶桑军已经撤退,高丽也被明国占据,同时辽国和明国又签订了和约,刘承钧就被辽帝赏赐了些许钱财,打发回北汉去了。
百里无忌心中暗呼可惜。如今燕云十六州被明国占领,实际上北汉与辽国的疆土已经被从中隔断,刘承钧所率二万骑兵想回北汉,唯有借道燕云。虽然可以拒绝刘承钧通过,但百里无忌不能主动进攻,落人不守信诺的口实。
看着丁思觐渴望的眼神。百里无忌下令,不得放刘承钧麾下一个骑兵通过燕云,但严令不能主动进攻。
丁思觐失望地领命而去。
先拦着再说吧,百里无忌心道。也许北汉为求辽国作中,向明国请求通融。到时说什么也得从北汉挖块肉下来,有刘承钧在,刘旻不得不破点财,百里无忌的底线是这二万骑兵身下的战马。
这刘承钧显然是在作死,仗着自己有几分莽力,也仗着自己是辽帝的“侄孙”,被阻拦之后就嚷着要见百里无忌。
这明帝哪是他这瘪孙想见就能见的?而百里无忌正在收拾行装,整顿明军,离开金陵太久了,需要回去了。
丁思觐正因为收殓明军遗体,一路上的窝囊气憋着没啥洒呢,自然不会对刘承钧好脸色看,若不是百里无忌严令不得主动攻击,丁思觐杀了刘承钧的心都有。
刘承钧却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他从上京而来,自然知道明、辽已经签订和约,但他却不知道和约缔结出于什么原因,辽国自然不会将自己丢脸的事告诉于这种“侄孙”,于是嚣张得很。
但嚣张归嚣张,刘承钧二万大军随身军粮却不足,本来自燕云的云州、应州南下雁门关,至北汉代州境内不过一日路程,如今被阻拦在云州之北整整两天,粮秣告尽,这二万骑兵人吃马嚼可都需要粮食,但丁思觐就是不肯放行,无奈之下,刘承钧软了下来,恳求派人过燕云向北汉送信。
丁思觐随即禀报百里无忌,百里无忌思量之后,觉得既然要敲一竹杠,自然要让北汉刘旻知道,所以也就应允了此事。
哪想到,刘承钧以送信为名,其实是包藏祸心,他虽然书信求援,但口授信使让其父亲刘旻约定时间同时南北进攻,打通燕云之路,如此不但能顺利返回北汉,同时更能为北汉开疆扩土。
如果燕云防御是周军,或者百里无忌所率特战军和第四军已经离去,刘承钧此举还真有实现的可能,云、应二州至雁门关以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