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网络游戏>三国之孙氏强敌>第三百六十三章 绳子

(先连续两更吧)

荀攸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他替曹操做主,同意了从冀州修路到豫州,借道兖州的提议。

不仅如此,在濮阳,长垣,封丘,浚仪,陈留,雍丘,襄邑以及己吾,这八个城镇,还同意齐国开设站点,但所得盈利收入,需归赵国所有。

这点钱财对孙策而言,无关痛痒,不过他所看、所想到的东西,却远不止这些。

首先是觉悟,现在还没有‘想致富先修路’的说法,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修路是一劳永逸的,可以很大问题上解决诸多问题。

能抛开被他齐国长驱直入的风险,而答应修这条路,天知道荀攸想了些什么。

其次,曹操对移民的决心是非常之大,看来他也深知,地处中原,在现今的时局下,是非常不妙的,故而巩固并州,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棋。

最后,还有一层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因为荀攸最后给他孙策的感受,很奇怪,好像意思是这路修了,不仅齐国可以随心所欲进出兖州,他赵国一样可以随心所欲的进出豫、冀二州。

所以这路修到最后,反而成了一把双刃剑?

“我去!”

孙策好气又好笑的自嘲着,这可不是他的初衷,畅通无阻的道路或许会给战争带来方便,但路,不是为了战争而存在,由始至终它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运输。

所以,不管荀攸是真矫情还是有其它什么想法,在孙策看来,这都是以后的事,加快冀、豫两地的流通,才是这件事的本质。

“荀先生若没有其它什么事,就恕本王事务繁多告辞了”

“额等…等等”

“怎么,还有什么事?”

“确实是这样,除了公务之外,外臣,不在下,还有一个私人的疑惑,想请求齐王殿下解惑”

“嗯,你说”

齐国,在外人看来很难以理解,从最开始的削弱世家和士族,到后来的大肆抬高商人地位,以及到现在普及平民教育,甚至为了让百姓活得更自在,愉快,孙策做了不少事。

还是那句话,这些事在其它统治者的眼中,都是属于吃力不讨好的,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尤其是他来到齐国治下之后,感受颇深。

荀攸不是太懂治国,但也还算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论,然而孙策做的是否又太多了?让百姓生活富庶就算了,还让百姓了解时政,宣扬平等观念,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虽然眼下看来是容光焕发,担保不齐,让百姓有了自己的思维之后,会产生其它不稳定的想法。

“治国在于治民,治民在于控民,控民在于愚民,齐王殿下,难道这是错的吗?”

荀攸一口气说了很多,孙策听后不由大叹,又来了,时代格局。

“孝直,你和荀先生交流吧,这其中的关键,大可以畅所欲言,没必要藏着掖着”

正如方才所言,孙策还有很多事要做,解答这种初级疑惑,有法正就行了。

“喏”

孙策的治理方法其实很简单,有点类似于无为而治,可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真要讲述清楚,只怕今天就不用做其它事了。

他也不怕法正把这里面的东西说了之后,让其他人学了去,因为最关键的点孙策还没有对任何人说过。

荀攸说的那套治国理论,他赞成90,唯独最后一句愚民。

孙策的治理方式也是愚民,但不是表面意思那样,别看百姓了解时政,还会经常讨论,可实际上,百姓所了解的,和讨论的,都是孙策故意给百姓知道的。

百姓吃饱喝足了,总要找些事情来消遣,娱乐固然是一方面,但政治是永不会消沉的话题,与其让他们在黑屋里,关着门议论他所不知道的,还不如直接告诉百姓,这叫舆论统治。

三韩半岛,汉城。

肖古王已经变成了‘消瘦王’,百济和三韩困守在汉城差不多快一年了,虽然还没有出现粮草危机,可每天都有一座大山压在头上,长时间下来,人的精神不可能还如往常。

王猛焚城的信函此刻正摆在桌上,对于这个威胁,肖古王没有丝毫怀疑,其它不说,单说送信的人——冉闵,有他的名号在,就已然吓破了不少的胆。

“上将军,已经两天了,汉城还没有回应,要不让末将去加点料?”

冉闵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对杀异族,十分的兴奋,似乎这就是骨子里喜欢做的事。

特别是在连升两级到左镇军将军之后,他越发觉得,孙策对他的这个癖好,是十分欣赏和认可的,因为当初的焚城事件,并没有对他的仕途造成任何影响。

围在汉城之外的,只有武斗军,面对坚如铜墙铁壁的城池,王猛也认为,这个威胁非常之好,只是要不要真正实行,他还在犹豫中。

半岛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齐国军,王猛认为,只要再有最多半年时间,汉城绝对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然而周瑜的要求是,一个月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攻取汉城,随之就来了孙策的诏书。

“嗯,先把投石车全部摆在阵前,没有我的命令,绝对不能投射”

“好勒,走了正明,去推投石车”

当冉闵和留赞把投石车一字排开,旁边站好举着火把的士卒时,百济和三韩人慌了,不是说三天吗?这怎么才两天,就要动手了?

慌慌张张的又跑去报告肖古王,而此刻,百济之主正和一众大臣商议此事。

“王上,降吧,为了这一城百姓,降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三章 绳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