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水神灵曲>第十一章 幸福生活

白驹过隙,一晃五年过去了。当年襁褓里的小丫头已经5岁了。这一天小灵曲像往常一样,在院门口的篱笆旁玩耍,是不是向外张望着。她小巧稚嫩的圆脸上有着一双清澈如泉的大眼睛,每次张望篱笆外,长长的睫毛都挡不住她期盼的目光;小巧的鼻子下面是娇嫩的樱桃小嘴,当水夫子快走到家的时候,小灵曲透过篱笆看到,总是会用奶声奶气的小嗓子不住的叫着爹爹、爹爹。

路过水夫子家的村民,每次看到小灵曲都会格外嫉妒水夫子。这软糯的小嗓子喊出的爹爹是那么的甜蜜、幸福,让人恨不得都去给小灵曲当爹,天天听她喊爹爹也不会腻的。

水夫子已经习以为常了,自从女儿的身体好转可以在院子里活动了。每天家门口都会有人在篱笆外逗着灵曲玩儿,自己一回家就会接受无数村民的注目。这种当爹的骄傲,有个好女儿的自豪让他每次回家都像是一个立了大功的功臣,走起路来也不像文弱书生一般摇摇摆摆的了,昂首挺胸、虎虎生风的。还不等走到篱笆处就开始答应着:“诶!我的乖女儿,爹爹回来啦!”

村民们这时会露出一种扫兴的表情,看着水夫子容光焕发的走进门,抱起那个白嫩如瓷娃娃般的小姑娘。在篱笆边上晃一会儿,然后让笑的眼睛弯弯的小灵曲对着村民挥挥手,就抱着小灵曲进屋去了。

被小灵曲的笑容治愈了的村民,也就不介意水夫子那副得意的样子,幻想着自家儿子把这个全村最美的小姑娘娶回家的场面。

自从刘四嫂在水家照顾完水氏的月子,回家了就开始夸水家的女儿。整个白滢村的女眷都知道了,水家的门槛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都快被人踏破了。直到有一次小灵曲一直高烧不退,白玉一般豆腐一样的小脸儿烧的像是个快熟透的小苹果,用了各种办法都不退烧,便请了白滢村唯一懂医术的刘老大夫,刘老让水氏喝药喂给小灵曲,小灵曲也不见好,后来直接把药给小灵曲喝了,她才慢慢退了烧。

刘老告诉水夫子夫妇,小女娃一不是足月生产,孩子身体弱小;二是先天不足,身体太虚,应当让孩子静养而且尽量不要受风。

所以后来,水夫子便婉拒了家里的来客。刚开始大家都觉得水夫子太夸张,就看看怎么还会生病。后来还是刘老发话大家才相信这个说法。虽然孩子长得可爱至极,可是却是个病秧子,想要定下娃娃亲的人家便断了念想。只有刘四嫂还记着这事儿,本来么,让她家的小娃儿娶了小灵曲就是为了帮助当家的的兄弟,免得他家的女儿嫁不出去。于是,依旧热心的跑到水夫子家,没事儿就帮着水氏照顾。水夫子一家虽然在小灵曲与小娃儿亲事这事儿上有分歧,对于四嫂的热心帮助还是乐意之至的。

随着小灵曲慢慢的长大,她的身体也渐渐的好了些,虽然还是不能在外边待的太久,但是每天傍晚,天气晴朗无风时小灵曲都可以在院子里玩一会儿,直到水夫子归家。

村民们从山上劳作一天下来,路过水夫子家的时候,看到了水夫子家里有个四五岁大的水灵灵的小女娃在院子里玩耍,大家这才想起水家那个漂亮却身体不好的小女娃,看到这水灵灵的可爱的小姑娘,想她身体应该是越长越好了,又重新想要与水家结亲家。毕竟这么可爱的小姑娘,能娶回家给自己的儿子,那可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而且水夫子可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与水夫子家结了亲家,教自己的女婿肯定比叫别人家的孩子更用心,到时候能考个秀才也不一定啊。于是村民们的“篱笆造访”就成了每日傍晚的必备劳作。

尤其是家里有男娃的,都直接让孩子来送好吃的给小灵曲,各家的男娃也都很争气,在看到这个比村里最可爱的小绵妹妹更可爱的小灵曲时,都拿出了自己的浑身解数。各种逗小灵曲,逗得小灵曲花苞似得的小脸儿每天都在傍晚绽放出最暖人心的霞光。小灵曲以前很少和外人接触,现在每天在等爹爹回家的时候,在院子看篱笆外的小朋友们玩是她最开心的事。

四嫂得知了这件事后就开始在村里宣扬,水家的小灵曲与她家的小娃已经订了亲。想让别的村民断了与水家结亲的念想。这事儿传到水夫子耳朵里,水夫子与水氏并不认同。他们想要女儿能与自己的有缘人相伴一生。

于是水夫子找到了刘四,说出了等孩子长大以后,看灵曲与小娃是否有缘,如果两个孩子是情投意合,再结姻亲不迟。

四嫂听刘四说了这事,就开始对水家有诸多不满。觉得自己家牺牲小娃娶他水家的女儿他们还不愿意,真是不知好歹。

刘四虽然也对水夫子如此处事心中不满,可还是觉得水夫子毕竟救过他的性命,即使做不成亲家也不能断了这份兄弟之情。再不许四嫂提这件事。四嫂心中不满,不过也没再说过与水家定亲的事情了。

于是村里的大人们又可以让自己家的儿子争取了,每天傍晚“篱笆造访”便成了这白滢村的一景。

======================================================================

又是五年过去了,小灵曲已经可以去滢河边儿玩耍不用只局限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了。

白天水氏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灵曲就会乖巧的跟在水氏身边帮一些能力所及的小忙。她拿不动装衣服的大盆,就抱着几件脏衣服跟在水氏的身边,然后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幸福生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