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事实就是如此,阁臣入阁,都得首辅拟名单,再交由皇帝同意,这是保证内阁平稳运行的基础,若是当时叶向高不同意方从哲入阁,哪怕他资历够,也进不去。
当然,方从哲能被叶向高举荐,也有他属于浙党温和派,善于调和各党关系,也不主动结仇的缘故,也正是如此,后来万历帝也是看中这点才选他做的内阁首辅。
话说回来,此番方从哲能逗留京师这么久,主要原因还是东林党再次上台入主内阁,需要其他党派帮助,安排朱由校婚事的缘故。
毕竟,方从哲下台后,才刚刚重新掌权几个月的东林党人,明显不可能在短短两个半月内,就把选秀之事快速解决,这其中,没有其他党派帮助,那是不可能的。
作为前任首辅,浙党领袖,本就善于调和各党矛盾的方从哲,自然是东林党人最好的去向其他党派寻求合作的选择。
而随着宫闱丑闻愈演愈烈,皇室丑闻若是成真,不止是皇家丢脸,就是他们辅佐的文官,也跟着丢脸。
如此,在一致的利益诉求下,沉迷于党争的文官集团,短暂的放弃朋党派别,开始合作起来,这才能快速解决选秀事宜。
至于刚才方从哲对叶向高提到的姚宗文,却是又牵扯了他和东林党的另一项交易,那就是让袁应泰代替熊廷弼成为辽东经略。
姚宗文是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浙江省慈溪人,这份履历,可说明他当时是实实在在的浙党中人。
熊廷弼任辽东经略时,他因与熊廷弼有私怨,便在到辽东检阅兵马还朝后,上书弹劾熊廷弼。
这事情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科道言路风闻密奏弹劾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这恰恰赶上东林党要替代浙党登台之前。
想在主政后,就能用功绩提升东林美名的东林党人,很快便想到了用此事来做文章,那就是让他们东林党内部的人代替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等日后扫平建奴,就将成就他们东林党主政的美名。
毕竟,在那时,虽然努尔哈赤赢了萨尔浒之战,但大明群臣百姓,依旧没把建奴放在眼里,终究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谁都认为辽东是攒功绩的地方。
为了完成这目的,东林党人便找到了还没下台的方从哲,方从哲一方面和东林党的温和派私交尚好,另一方面也明白东林党上台势在必行,自然也就答应了。
不然,若非有方从哲和东林党的短暂合作,在姚宗文后,就不会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郭巩等人相继弹劾熊廷弼,说熊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意思就是他经略辽东,有八件无谋主张,还有三件欺君事情,直言说不把熊廷弼罢免,大明就守不了辽东。
最终,刚刚登基的天启皇帝朱由校,面对群臣压力,罢免了熊廷弼,并在这之后,让东林党人和方从哲都举荐的袁应泰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
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浙党领袖方从哲有点出卖了关系松散的盟友,身为楚党的熊廷弼了。正是因此,适才方从哲才会和其他人一样,不愿熊廷弼这么早起复的,毕竟他这事做得有些不地道。
场面一度冷清,就在众人还在考虑朱由校刚才的言行时,殿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同时伴随的,还有一声尖锐的喊声:“叶相公,幸好你们还没走,不然可要让我多跑路了。”
众人闻言,却见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笑着走了过来。
叶向高见了他,没有露出见一般阉人时,会有的厌恶表情,反而十分热情的和他打了招呼。
“王公怎么来了?”叶向高道。
“见过王公!”刘一燝、韩爌等东林阁臣,也是一反常态的对他行礼道。
“见过各位相公!”王安笑道,东林党人言语不称他为“王公公”,而叫“王公”,刻意淡化他太监的身份,令得王安心里很是是受用。
至于东林党人,这般和王安亲近,图的不是别的,自然是希望内廷被自己掌控。
毕竟,只有掌控了内廷,文官才能在对抗皇权中占据优势,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优势,有着最成功张居正、冯保的例子在前,也就不难怪东林党人从支持朱常洛开始,便和朱常洛的亲信太监王安交好了。
事实证明,他们这个长远投资的正确,毕竟,移宫案时,王安可是帮了他们大忙。
“适才路上撞见皇爷,皇爷想起礼部请册立皇后的奏疏没给各位相公,特地让我回来给各位相公。”
说罢,王安走到殿首桌前,很快找到那奏疏,交给叶向高道:“呐!就是这个,叶相公可收好了,这事情可办得不容易!”
“我知道,劳烦王公了!”叶向高自然知道王安说得不容易是什么,不过这事情不能放台面上说,他只是淡淡的回应了句。
“既如此,咱家就走了!”
王安刚说完,叶向高想到了什么,连忙道:“王公请留步!”
闻言,王安回问道:“怎么了?叶相公?”
叶向高连忙把刚才皇帝朱由校怒斥他们的事情说了,而后向王安打听那少年监生的事情。
“叶相公所言之人,我也不太清楚,自登基后,皇爷就有意疏远我,对于皇爷所说之监生,我也不明白。”
摇了摇头,王安回道,众人听后,面露失望之色。
不过,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