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隋唐争霸>303 李世民初出头

再厉害的事物,都会有天敌;再新的发明,它都会别的发明所代替;再强大的武器,它也会有缺点,甚至还不少,有些还严重的制约了它的辉煌。就像八牛弩,它确实是神兵利器,可是它的箭矢和长枪一样,这就是说成本很高。做一根箭矢二两银子,“嗖”的一声就没有了,这不是射箭,这是扔银子。瓦岗军虽说比较富足,但是也架不住这样扔。

别人也许没有发现八牛弩的这个缺点,但是李世民绝不在别人里面。做为一个有雄心的热血青年,一心想着称霸天下。当他知道瓦岗军的八牛弩时,一开始既震惊又沮丧。震惊的是八牛弩太厉害了,沮丧的是他没有办法抵挡八牛弩。不过他毕竟有千古一帝的潜质,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他觉得就是弓箭都受到箭支不足的影响,八牛弩难道不缺箭矢吗?果然,随着继续了解,就被他发现,八牛弩的箭矢根本就不像箭,完全就是长枪。尤其是在这里见到实物,他才进一步确定,八牛弩的箭矢一定不多。因为这种像长枪一样的箭矢即使你有足够的金银,也未必有足够的材料做成箭矢。

正因为他明白瓦岗军不可能拥有足够的箭矢,李世民才有和瓦岗军对阵的信心,不然他也会劝说他父亲慎重。面对八牛弩散出来的箭,盾牌什么的全是虚设,那家伙就是收割生命的利器。白天看到突厥兵马被八牛弩肆虐,他们毫无抵抗之力,片刻间留下一地的断肢残尸。不要说下面那些兵了,就是李元霸也觉得恐慌。本来乱箭已经给他留下了阴影,却没有想到还有比乱箭更加吓人的箭。还好它的专用箭矢瓦岗军不多  。

李世民也让手下的工匠研究过,如何才能做出瓦岗军的八牛弩,可惜不得其法。这次看到八牛弩发威,很多人都感到震惊和沮丧,只有李世民一个人感到兴奋,他希望能够抢到一架八牛弩,然后也能仿制出无数的八牛弩,让他称霸天下。于是他许诺阿史那莫,如果他们能帮他抢到一架八牛弩,他将付一千两白银。听到抢一架八牛弩就有一千两白银,阿史那莫心里乐开了花,他今天看见瓦岗军少说也有百十架八牛弩,这家伙发大财。不过他算账的能力有限,到底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只知道很多很多,虽然如此,但是他强烈忍住笑,说太少了,必须要一千五百两。可能是他的脸太黑,李世民看不清他的表情,只好让步。经过讨价还价,最后成交价是一千零五两,本来李世民计划给他一千零六两,可是阿史那莫说零六不好算账,他担心李世民到时候乱算账,反而少付钱,坚持要一千零五两。李世民痛快的答应了,反正只要一架八牛弩,多五两能值什么?

想到一架八牛弩就一千零五两白银,阿史那莫激情四射,恨不得马上天亮,他好抢一些八牛弩回来,换一些银子分给手下,让大家乐呵乐呵。于是积极请战,希望明天能打头阵。李世民没有想到一千多两银子就能把阿史那莫搞定,早知道他就不用费那么多口水了,直接给他一千两银子算了。

不过李世民最后要求阿史那莫要保密他俩之间的交易,绝对不能让他哥哥知道。然后两个人又商议了一下明天的作战计划,制定了一个他们认为切实可行的计策,李世民才告辞离开。

等到李世民走后,阿史那莫忽然想起,既然八牛弩李世民这么稀罕,自己为什么不把它留归己用呢?想到这,他决定等到抢到八牛弩后,如果李世民要,就说是一千两黄金。到时候就算他想要,估计也没有那么多的金子,怎么也能给自己剩几十架吧?

李世民走在街上,想到他把阿史那莫留了下来,觉得也许这次能够得偿心愿,把八牛弩仿制出来,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回到他们的住处,他哥哥李建成听到他让阿史那莫留下来,露出惊讶的神情他反而不在乎,甚至听他说不用补偿什么东西时张大的嘴,只能让他认为自己比他更适合接替父亲的地d地位。惊讶过后,李建成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阿史那莫本来就是联军,留下来正常,不留下来才不正常。也许阿史那莫只是开玩笑,并不会真的撤军,何况他们这次还没有抢下东西。不过,能听到阿史那莫留下来,还是让人很安心。安排好关上的警戒,防止瓦岗军连夜攻关后,兄弟几个各自回去安歇,准备迎接明天的战斗。

当然了因为他哥哥不告诉他和阿史那莫谈话的内容,所以李世民也不告诉他哥哥他和阿史那莫关于八牛弩的交易。 到时候八牛弩的功劳在他父亲 的面前又能留下一笔,对他争夺世子之位又多了一个砝码。不过,李世民对他父亲还是有很多不满,这次他陷入险境,他父亲让他大哥和三弟来他觉得就是来抢功的。在他给他父亲的信中已经把这次的计划说的十分清楚了,李世民相信就是派一头猪过来也能捡到功劳。甚至他认为,因为他大哥和三弟太惜命,所以没有全歼虎牢关的瓦岗军。

他记得十分清楚,他的计划是派一员大将随着粮草首先入城,想法潜伏到虎牢关的南门。等到袭击突然发动后,立刻攻下南门,接应苏烈入关,然后前后夹击,把敌人一网打尽。可是他哥俩倒好,害怕危险,全部缩在最后进关,根本没有安排人接应苏烈,结果让瓦岗军从南门逃走,留下了隐患。越想李世民越生气,觉得不仅他哥哥能力不行,就是他父亲也有点糊涂,明明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偏偏父亲总是


状态提示:303 李世民初出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