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风认为鲜卑国的强大是建立在鲜卑国各部统一的基础上,如果鲜卑各部发生内战,鲜卑国不但不会强大,反而会四分五裂,檀石槐大王所建下的基业转眼就会毁于一旦。没有了强大的鲜卑国,鲜卑各族就会陷入无休无止的内战,实力巨减之后,周边各国随即就会入侵,鲜卑人会像当年的北匈奴人一样,成为其他各国的奴隶。慕容风毫不犹豫地让步了。他说服了弥加和落置鞬落罗,然后三人又一起说服了魁头。魁头当然不愿意,但他面对慕容风,却不敢说半个不字。慕容风在魁头面前发誓,只要他活着,魁头就一定是鲜卑国的大王,但现在必须要对拓跋锋做出让步。
拓跋锋拥立骞曼攻打弹汗山,不过是做做样子,他就是吃准了慕容风一定会让步,他要把损失捞回来。慕容风遂他心愿,不但让他把损失捞回去了,还送了他一封厚礼,那就是现在的北疆大战。北疆大战在慕容风的嘴里说出来非常具有诱惑力。首先鲜卑国的领土扩展了,族众可以逐渐南迁进入水草丰茂气候宜人的北疆,可以生活得更好。其次,由于鲜卑人攻占了幽州北部,大汉国在北疆的东西两面同时受敌,出塞作战已经相当困难,而拓跋锋从此后则可以稳居北方四郡,受到大汉**队出塞攻击的威胁将大大减少。最后,汉军因为北疆战火纷起四处讨伐,雁门关内兵力薄弱,拓跋锋有可能破关而入,大肆掳掠。
既不要打内战,互相损耗,又能收获颇丰,实力渐增,拓跋锋没有理由不答应。虽然这样一来慕容风的实力增加了,而魁头也因为建下功业赢得了声名,得到了草原各族的拥戴,但拓跋锋并不担心十年之后的事。十年后,大家的实力都强了,鲜卑国的国力也雄厚了,慕容风就更不会支持魁头打内战了。但问题是,随着魁头和弹汗山实力的恢复,慕容风凭什么保证十年之内魁头不会打拓跋锋?只要魁头动手,拓跋锋认为自己的机会就来了。没有人会放弃自己已经到手的财富,尤其还是鲜卑国的王位。到时候,已经老迈的慕容风未必还有现在的威势,他已经掌控不了鲜卑国的命运了。
慕容风担心的正是这一点。他稳住了幽州的形势后,立即就想利用难以为继的军需来要挟魁头和拓跋锋立即撤兵。
慕容风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弹汗山王廷。大王和连的所作所为就是一个血的教训。一个强大的弹汗山王廷如果拥有一位象檀石槐一样的君王,那是鲜卑人的幸运,但如果不是,那就是鲜卑人的悲哀。魁头也好,年幼的骞曼也好,都不可能给鲜卑国带来强大的希望。慕容风没有做大王的野心,但他有强大鲜卑国的雄心,只要自己不死,就不能眼看着檀石槐大王和成千上万的鲜卑勇士打下的万里江山变为废墟。要保住鲜卑国的江山首先就要让鲜卑各部和睦相处,要想让鲜卑各部不再互相征伐,就要让鲜卑各部实力相当互为制约,而要让鲜卑各部权势平衡,就要大力削弱弹汗山王廷的权力和实力。
此次魁头率众攻打大汉国,战绩彪炳。慕容风认为魁头此战过后,在草原上的声名已经有了,这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掳掠大量的财富,然后回去重振弹汗山。魁头实力大增,对谁都没有好处,尤其是对自己和拓跋锋,更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慕容风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北部鲜卑。拓跋锋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让他不能忍受了。拓跋锋实力强劲,他的背后还有两个盟友,一个是东羌的旭葵,一个是匈奴屠各族的白马铜。拓跋锋的实力如今已经打破了鲜卑各部之间的平衡。去年,他为了杀和连,削弱弹汗山实力,控制王廷,极力怂恿和连南下入侵大汉国。慕容风对这件事很清楚,但他和拓跋锋在这件事上有默契,杀死和连,削弱弹汗山王廷实力,这是稳定和强大鲜卑国必须要做的两件事。慕容风不动声色地推波助澜,帮了他一把,虽然鲜卑人在西疆惨败,但从鲜卑国的将来考虑,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此次拓跋锋尽起主力攻打雁门关,其野心之大决心之大,谁都知道,但慕容风很自信。他认为鲜卑国的实力目前还不足以打下雁门关,拓跋锋用多少人打都没有用,他甚至还请西部鲜卑大人落置鞬落罗去帮帮他的忙。雁门关一打就是两个多月,慕容风认为可以了,再打下去,对拓跋锋,对鲜卑国的损失就大了。攻打雁门关需要耗费惊人的军需,这足够拖垮鲜卑国。而拓跋锋一旦损失过大,他就守不住北方四郡和自己的领地。无论是大汉军队出塞攻击他,还是鲜卑其他部落攻击他,慕容风都不愿意看到。大汉军队如果收复了北方四郡,自己刚刚攻占的幽州北部随即就要丢失。鲜卑其他部落如果和拓跋锋打起来,鲜卑内乱爆发,自己和拓跋锋无力南顾,这刚刚占领的土地随即也就丢了。这样一来,他精心筹划的北疆之战就彻底失败了,什么意义都没有了。不但如此,因为去年战败而伤痕累累的鲜卑国更是被自己狠狠地再砍了一刀,奄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