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越坡>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

首先,谭诚这方面,放了刘伯温儿子,这是必须的。

至于说让刘伯温去他父亲坟头上磕头,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要说这赎金的问题,刘伯温估计也支付不了多少,不过这钱的事好商量,我倒可以帮刘伯温解决。

然后,是刘伯温这方面,必须给谭诚一条活路。

既然是要给谭诚活路,那肯定不能现在抓了他。

当时,我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初步想法。

我先说动刘伯温,让他对谭诚既往不咎,我负责去跟那谭诚谈判,让他放了刘伯温儿子。

最好是谈判的过程中,能把谭诚给争取过来,让他跟着我们。

这样,刘伯温也不好意思再扣押谭诚了。

这谭诚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个重要人物,将来如果与元朝打经济战,肯定可以派上大用场。

于是,我对刘伯温说道:

“刘大人,你看这样好不好?

你让我进去跟那个谭诚好好谈谈,我让他放了你儿子。

你呢也网开一面,今天放那谭诚一马。

如果你想抓他,日后还可以再抓。

犯不着今天以自己的儿子的性命作赌注。万一那小子头脑一发热,可怜的是孩子啊!”

刘伯温听了我这话,犹豫不决。

这时,他一个手下插话道:“刘大人,万一他们跟那个姓谭的小子是一伙的,那就不妙了。你还是要慎重啊!”

刘伯温听了这话,看了看他那个手下,又看了看我,更加显得犹豫不决了。

这时,罗仁跳下马车,插话道:

“刘大人,你要是信不过咱们,我看这样。

我甘愿作你们的人质,你们用刀架着我的脖子,如果胡大哥对你们耍了什么花样,你一刀结果了我。

这总成了吧!”

刘伯温看了看罗仁,没有作声。

这时,刘伯温那个手下又插话了,说道:

“这位兄弟,不是我说你啊!

那里面可是我们刘大人才六岁的儿子,你应该就是这胡兄的一个跟班。

你说你的命怎么能跟我们刘大人的儿子的命相提并论。”

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但仔细揣摩,也是有几分道理。

站在刘伯温他们的立场上,罗仁的命虽然也是一条命,但比不得他刘伯温儿子的命。

我正在思忖着,怎么把这笔事谈拢。

突然一个尖细的声音开了口:“我们三个当你们的人质总可以吧!三个人的命总比得过一个人吧!”

众人都循声望去,只见刚才罗仁驾的马车上跳下三个少年,说话的正是为首之人。

不错,此人就是偰兰儿。

我想这可不行,本来就答应她老爹要保护她的,总不能让她们以身涉险啊。

我正准备开口阻止,偰兰儿又开口对我道:“胡大哥,你不用担心我们,我相信刘大人是个君子,不会对我们怎么样的。”

说完朝我坚定地点了点头,意思很明确,这趟浑水她是趟定了。

此时,我的心情真是无比复杂。

说真的,我当时还真有点佩服这个小丫头的,同时也很感激这个小丫头,关键时刻她能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坚定地相信我。

还好,刘伯温终于开口了:

“不用当什么人质了,我相信胡兄绝不会和那谭诚是一伙的。

只是要和那个亡命之徒去谈判,也不是件容易事啊!

我们不能对这么盗匪做出妥协的行为。”

见事情有了转机,我就向刘伯温他们了解情况。

原来今天一早,大约辰时末,刘伯温的儿子刚起床上茅房,就被这谭诚给逮住了。

显而易见,这谭诚早就盯上了刘家,估计夜晚就来埋伏了。

但谭诚挟持着刘伯温的儿子还没走多远,这小孩子的求救声就惊动了刘家的人。

于是刘伯温带着这一大拨人就追了出去,一直追到这座小破庙。

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形成这种对峙局面已经有近三个时辰了。

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刘琏,生于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今年刚满六岁;次子叫刘璟,生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今年刚满四岁。

刘伯温生于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在那个年代,三十七、八岁的人才得子,也算是比较晚的了。

刘伯温对这两个儿子自是十分喜爱,这次被谭诚抓住的就是他的长子刘琏。

虽然刘伯温也是救子心切,但让他就这么屈服于谭诚,他肯定是不会干。

这要是传出去,他这个饱读圣贤书之人以后都不知脸面往哪里放。

其实要是一般人,要是自己的孩子在别人手中,肯定会想办法和解。

但刘伯温不一样,这其一,他是读书人,自然明白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舍生取义的事他们这些读书人干得出来。

这其二,他是元朝任命的江浙省元帅府都事,他可不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因私废公的把柄。

这要做通读书人的思想工作,可就得动点脑筋了。

于是,我缓缓开口说道:

“刘大人,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今天令公子在别人手上,我觉得咱们不妨以退为进,今天就先放过那个姓谭的小子。

等把令公子救出来以后,日后多的是机会捉拿那姓谭的小子。

你是堂堂的元帅大人,肚子里肯定也是有能撑船的量。你看行不行?”

这话我是一边劝他一边夸他,好让他松口放了那谭诚。


状态提示: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一步说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