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重生浣衣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改变

空间里的育儿岁月如此静谧温馨,每天白天李妈妈雇的婆子会来帮她带孩子,还有李妈妈和傻姑帮手,李小红这一次孩子带得无比轻松,除了觉有些睡不够,其他都很顺心。

晚上刘大牛比保姆还要细心,孩子哭了,刘大牛第一时间爬起来,给孩子换尿布,然后递过来让李小红喂奶。

在这种繁忙而幸福的时光里,李小红看着孩子一天天变得不一样,从一个皱巴巴的小老头变成一个白白嫩嫩月子里就会笑的小宝宝,只觉得岁月静好,不愿再参与到外界之中去。

只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刘大牛在满月后不久,催促她到外界去处理一下积压的事情。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外面会很冷,但是穿着大毛衣服的李小红,还是被外界的寒冷冻的打了两个寒战。

看到自己的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李小红才知道刘大牛这段时间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为她扛了多少事儿。

可是这办公室里为何坐着知府大人?

原来知府大人来了几趟了,迫于李小红又是准备生产,生了又要坐月子,知府大人来了几趟都没好意思开口,总算李小红把月子坐完了。

原来大宝小宝就读的学堂在上次“陈兴事件”后,收归公有,可知府大人踅摸来踅摸去,没人愿意接手这家学堂,无他,名声坏了。

有这个打死学子、欺压百姓的名声在这,谁敢把孩子送进来学习,没有生源的学堂怎么叫学堂。

常知府想来想去,李小红是最好的接手人选,账房学堂里有现成的教授文化课的夫子,有大批书院需要的管理人员。

最重要的是,李小红在这次“陈兴事件”中居功至伟,刘家在金城郡的名声那是一时无二,只有刘家的这种口口相传,人人皆知的好名声,才能让这家学堂起死回生。

学堂不能倒闭,不仅里面原有的几百名学生无处可去,还有赖以为生的夫子、助教、保洁、看门、治安上百的员工,这些人带家属一旦流向社会,会引起震荡和不安。

为了治下的安宁与稳定,常知府不得不一趟趟到刘家来。

听了常知府的来意,李小红迟疑了,这不是她当时出头的本意,当时的义愤填膺、出谋划策是出于正义、出于理想、出于热血,如果现在接手了学堂,会不会被有些人认为是沽名钓誉,牟取利益和好处。

常知府再三向她保证这绝对不可能,因为学堂已经几个月无人管理,处于混乱之中。

学生们随便的上着课,夫子们随便的教着学,厨娘们随便做着饭,目前正是需要有人拨乱反正,将一切步入正轨的时候。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学堂仍归公有,李小红尽一切力量去帮助、管理学堂,但有成熟人选接手后,刘家退出学堂管理,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既然李小红当时的初心是为了正义,而现在她愿意出手帮助学堂的初心,也仅是不愿见到偌大的学堂荒废下去。

李小红不想在这里面掺杂个人利益,因为刘家现在已经不需要学堂带来的收益了,凭着空间内的改革推行深化,刘家每日财源滚滚。

政策是具有导向性的,空间里粮食类作物比其他高一成的收购价,种粮食的人比其他的人大幅增加。

由于粮食本来就属于体积大、价值低,不便运输的物品,只能在金城郡倾销,金城郡日渐显现出“塞北小江南”的景象。

只要勤劳肯干,就能买到粮食,而且粮食的价格很稳定,不随着天气和各类灾害变化而变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是大趋势、大规律、大方向,从宏观上讲二者水涨船高、相生相随的关系无可争议,从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上讲先贤的至理名言依然对现实有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指导作用。

在充足的粮食供应下,金城郡的居民们逐渐在吃饱肚子外,有了更高的追求,就是对精神满足的追求,送孩子们上学堂的人明显多了,丢弃女婴的人家明显少了,经济的进步带动了精神的进步。

达则兼济天下,李小红现在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当刘家变得很富裕很富有,不再依赖于外事外物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可以凭着自己的理想和热情去做,不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她把接手和整改学堂的事情交给了大徒弟和刘大妈去做,自己则专心休养身体,带好小婴儿。

李小红对这两人知之甚深,就这两人的脾气禀性,大徒弟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人,她会把帐房学堂所有的管理体系照搬到新学堂。

刘大妈对文人向来尊重,一定会把学子们的待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会让以前的事情重新发生。

按照刘大妈最近安分守已的表现,没有再做任何损害李小红利益,违背李小红意志的事情,所以李小红打算给她一个机会,让她能发挥自己所长,为所热爱的教书育人事业贡献力量。

其实并不是刘大妈转变了,而是因为她发现李小红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不受控制。

而且李小红最近所做的一切,刘大妈都看在眼里,这很多事情是她自己都没有勇气去做的,比如为陈兴喊冤伸屈,不惜动用家中所有的关系和力量,这种不计一切代价的付出,是刘大妈自己都不敢做的。

刘大妈更多的是权衡各方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七章 改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