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洪荒之道途>第十七章 明心殿里论道法 上

伏羲女娲听林悠远讲述真灵起源,修道根本,及种种修行境界之划分,都觉颇有收获,对林悠远感激莫名。//无弹窗更新快//因而他二人便也不再保留,将自己修行感悟细细讲述,一则便于林悠远详细了解他二人修行情况,指点起来也更有针对性,一则他兄妹二人亦有自己的骄傲,不愿平白受人恩惠,将自家的修行所得讲给林悠远师徒二人参考,总能对其有些助益吧?

虽则林悠远道行高深,但大道渊博,谁也不敢说自己面面俱到,无所不知。而伏羲女娲亦有这分自信,在自己所长方面,必有他人不及之处,现在说来让林悠远听听,也算是他兄妹二人一番心意。

当然,他俩并不是打算单单凭这一番作为便算偿还林悠远传道之德,只是这番感激之情,若要宣之于口,表现得多么感恩戴德,他俩亦做不出来,反不如坦诚以见,多少也是他俩一番心意。

当下,伏羲先讲,说的却是术数之道。在林悠远前世传说中,伏羲转世为人后得河图洛书而作先天八卦,可见其在术数之道上实有过人之处。

而所谓术数,实际却是以数字代表天地万物,然后再用数字运算模拟天地运行之理。便好比所谓天地之数,以一为阳,二为阴,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说法。而从一到十,皆可拆分阴阳,比如说六,便是三双,而七乃是一单三双。这样拆分之后,天数一、三、五、七、九,共合五单十双,所以说天数五阳藏十阴;地数二、四、六、八、十,共合十五双,所以说地数十五阴。而天藏十阴,地有十五阴,共二十五双,乃得大衍之数五十。

至于如何用这些数字运算来模拟天地运行之理,其道渊深,却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尽了。但术数之道道尽天地运行之秘,又可推衍演算,预测祸福,甚至乃是阵势一道运转之根本,实在可谓博大精深,其用非凡。

伏羲将他领悟的天地术数之道一一讲来,虽则还难以形成体系,但其中亦有不少真知灼见,让林悠远听来不由击掌称赞,暗道不愧前世传说中的圣贤人物,果然不凡。

但林悠远此时已得河图洛书,术数一道于他而言便再无秘辛,只是他此时还没将其中道理领悟完全,与整日浸淫此道的伏羲相比,便还有所不及。现在,既然适逢其会,伏羲和他共论术数之道,他也不会怀着敝帚自珍的心思,将河洛天书藏着,秘不示人。况且,他亦期待伏羲能有所领悟,将八卦之理传于天下呢。

因此,待伏羲将自己在术数一道的领悟详加讲述之后,林悠远便微微笑道:“伏羲道友在术数一道上的成就,委实有过人之处。吾在此道成就有限,却没甚好指教的。不过,前番不久,吾成道之宝河洛天书得了一番造化,却对伏羲道友参悟术数一道可能有些助益。”

林悠远称呼伏羲道友,亦是客气之举,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实是以师礼待他,但双方既未正式拜师,林悠远便不能过于随意。而他自称过于深刻的道理他还讲不出来,但易经、八卦的一些基本概念他还是知道的,别的不说,单是这种概念上的创新,他只要说出来,便不知能让伏羲得益几多呢。

而伏羲虽对林悠远不无期待,却也未曾料到,林悠远取出的那卷河洛天书,竟可演化出河图洛书两件法宝来!而这两件法宝记录的道理,正是河洛术数之总纲!

林悠远前世有言,朝闻道,夕死可矣。用这句话来形容伏羲此时的心情,倒是再贴切不过了。林悠远看着他激动万分的模样,呵呵一笑,拿手一指,那河图洛书便打出一道灵光,正中伏羲眉心,却是林悠远已将河图洛书中所含术数道理传于伏羲了。

伏羲再没料到,这一番终南山之行竟得了这般大的好处。林悠远这一回传道之举,已足可当他师父。要知道,在林悠远后世,各种典籍书籍随处可见,想要学习,即便没人指点,自学也行,兼且学校普及,要想求学再方便不过,所以传道授业之恩,便显得没那重要。但此时,甚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情况却是完全不同的,若没人教导,一个人连典籍书籍也无,便想学有所成,不知有多难呢,能得一位名师指点,不啻于再造之恩了。

也因此,师父之于弟子,仅次于父母之后,背叛师门也是罪孽极深之事。也正因此,伏羲女娲虽则敬重林悠远道行高深,却也没打算轻易拜在他门下。但此时伏羲得了这般大的好处,直接关系他日后修行成就,他便再也坐不住了。

只是,他和女娲兄妹二人向来同进同退,若他此时拜林悠远为师,自家妹妹也愿意随他一起自然最好,若是女娲不愿意,他这样举动反让她作难。因此,伏羲便按捺心思,只向林悠远大礼参拜,感谢他传道之德,待他私下跟自家妹妹商量之后,再来决定到底是他兄妹二人一起,还是独他一个前来拜师。林悠远却不曾料到伏羲还有这般心思,他传授河洛术数之道给伏羲,也没别的打算,纯粹成人之美罢了。况且他穿越而来,在这等传授知识的事情上不免还受前世经历影响,倒没曾想到收徒这一节上。

故而他见伏羲大礼参拜,亦以为他不过纯是感激之情罢了。因而他也没多想,只笑说不必,让伏羲赶紧起来便罢。但伏羲却坚持将礼数做足,才肯起身。

女娲见了这一出,便有些踌躇。看自家兄长这番作态,她哪还不知必是他得了太


状态提示:第十七章 明心殿里论道法 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