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倒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大儿子千回百转的心思,他只看到一副兄友弟恭的场景,不禁感叹:“若是青雀也在,就更好了。”

此言一出,不只李承乾差点黑了脸,就连兕子都微微皱了皱眉。

显然,兕子公主是聪慧敏感的小女孩,她柔声安慰李二陛下:“父皇,等到腊月里,青雀哥哥必定会带着嫂嫂回来的。没多长时间啦。”

高阳公主也不是个笨的,连忙岔开话题:“父皇,你就给元华家里下了赐婚的旨意,可是雉奴大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吧?”

李世民对方才的暗涌全然不知晓,点点头说:“雉奴如今还小,过两年再定日子吧。倒是袁天罡那人,还想巴巴地给雉奴算一算吉日。雉奴,那袁天罡从前三番五次说想要收你为徒,怎地你就是不乐意?”

虽然李世民早先代替李治、李明达拒绝袁天罡的收徒要求,可是若是儿女真的喜欢,他也是不会反对的。没想到从前一直抄写道家经典的李治却拒绝了袁天罡。

李治乖顺地回答李世民:“儿臣只是单纯觉得道家经典颇为玄妙,并无入道之心。”

李世民点头:“你做得很好,如今佛门、道们争端初显,身为皇族,一举一动皆是代表了朝廷风向,虽然咱们李家是老子之后,但是道家壮大,也是不利于民生的。”

就说那东汉末年起义的张角黄巾军——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一大家子其乐融融,谈天说地,没想到再过半年,这样美好的场景却是不复存在了。

…………………………

话分两头。

小相氏得知自己的夫君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心里很是忐忑。

终于某日在给杨氏请安的时候,瞅准了武颜和武颖也在,装作不经意地说笑:“元华的福气是顶个顶的,就是不知道婆母给元芳看中了怎么样的人家?”

杨氏最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妇儿对自己的态度是恭敬了许多:“元芳年纪还小,我打算再留一留。”

其实杨氏也曾考虑过,就剩下小女儿的婚事未决,要么就去娘家找一找有没有般配的小郎君。可是娘家还没给消息答复。面对小相氏不知是闲聊还是有意的提问,杨氏打了个太极,没有回答。

武颜却并不觉得大嫂会闲得关心小妹的婚事,其中必定是有什么缘故的。

至于内情是什么,武颜想要靠自己的手段去挖出来。

…………………………

自从过了贞观十二年,进入贞观十三年之后,长孙皇后的身子便开始不利索起来。

病急乱投医的李世民先是把太医们折腾得半死;然后是一直要求袁天罡做法,袁天罡叹息:“此乃天意,恕贫道无能为力。”

于是李世民准备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为皇后祈福(1),御史劝诫、魏征血谏、太子哀求,直到最后昏迷的长孙皇后苏醒过来制止了李世民的疯狂举动。

长孙皇后的苏醒自然是李治促成的,可是仙气吊命不救命,终于……

贞观十三年四月,年仅三十九岁的长孙皇后病逝于太极宫立政殿,回光返照之际,千万恳求李世民,勿要对着自己的娘家人委以重任,以免外戚尾大不掉,又要李承乾好好照顾好弟弟妹妹。

千古一后没熬过贞观十三年的清明节,李世民遵其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谥号文德皇后。

…………………………

“那群和尚们,该气坏了吧?”虚空之中的七点大神挑眉笑道。

jj大神一如既往地傲娇:“自诩为老子后人,偏生要修建庙宇为自己妻子祈福,李二他不就是脑子有毛病吗?”

“所以现如今你对陈静姝和陈祎还算满意吗?”

jj斜睨了一眼:“为什么要告诉你,我满意不满意?下头那个小和尚满意就足够了。”

“绿jj,你总喜欢恶声恶气的做好事吗?还是不留名的那种?”七点大神取笑。

“走了,三千界破事儿那么多,在此逗留这么久干什么?有陈祎在,这里出不了岔子。”jj大神顾左右而言他。

…………………………

守孝不守孝,对于李治来说区别不大。从前做和尚茹素许多年,即便是如今能够面不改色地吃荤了,也不会如武颜那般馋肉。

不过长孙皇后的去世,还是令名义上的父皇李世民消沉了许久,他因未能修建庙宇替长孙皇后祈福之后,便开始在宫内修建观望台子,这便是“望陵毁观”典故的由来。

不仅如此,李二陛下再次想要寻访高人,为长孙皇后祈福。

李泰便是建议在洛阳龙门开凿石窟,修建佛像,为母亲追福。

太子李承乾不甘落后,也提议在长安修建庙宇,供后人缅怀母后。

…………………………

武颜看到皇室这一系列可谓是疯狂的举动,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陈祎来到此间的部分深意。

若是没有历史计划外的这二人,如今大唐正是佛教开始兴盛的起/点,及至玄奘法师归国、正史上的武则天登基,佛教在民众之间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现代社会大唐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是与佛教事物有关系的。

也许jj大神想要的是一种平衡而非某种宗教的一家独大。

以上,是武颜胡乱琢磨的,并不知道是不是事情的真相。

但是要她相信自己这次的穿越仅仅是大神给的奖励,却是太过牵强了。

jj大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