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发檄文,勤王室
一日之后,南郡都城城门洞开,新并肩王扶棺回城,全城上下尽皆披麻戴孝,夹道跪迎,无数人感念老王爷在世之恩,痛哭不已,这南郡十八洲子民,若无并肩王击退南蛮,还众人一个太平盛世,可能他们现在还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随时都会收到南蛮大军的劫掠,甚至是沦为南蛮的食物。
王府大管家王诩按照昊天的吩咐早已准备好了丧葬事宜,棺椁直接抬往王陵,由于事出仓促,出灵队伍无法像皇帝丧葬那般规模宏大,但是有百姓自发组成的送葬大队,也是声势骇人,一面巨大的万民旗迎风招展,南郡文武百官紧随其后,身后是延绵不绝的戴孝百姓,此等殊荣,怕是当今皇上去世之时也无法享受吧。
昊天亲自将棺椁送进王陵之中,这王陵地处九华山腹地,呈双龙环抱之势,里面有一个巨大的冰窟,现如今被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冰殿,用于存放棺椁,这本是昊家先祖选定的墓葬之地,只是由于此地风水贵气太重,非天子命无法享受,因此一直到现在才有人安葬进来。
由于现在正处于非常时期,所有丧葬事宜一切从简,但哪怕再怎么简单,这毕竟是曾经威震天下的并肩王,丧事也足足举办了七天,这几天时间昊天一直呆在冰殿之中守灵,对外界的事情似乎充耳不闻,而此时,整个大夏王朝似乎显得格外的平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南方那位的丧事,除了南郡之人,其他没有人来吊唁,但是也没有人敢来破坏。
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平静只不过是风雨欲来的前兆罢了,当今皇帝不可能将并肩王府的大逆不道视而不见,更不可能允许南郡成为一个国中之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果并肩王成为了南郡的主人,那他这个皇帝还怎么当下去,所以无论怎样,皇室都不会允许并肩王府继续存在下去,现如今恐怕已经在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兵发南郡了。
然而就在老并肩王头七刚过之时,一纸檄文却从并肩王府发出,送到了大夏诸侯的手中,引起天下震动。
檄文中说道:
“并肩王府昊天谨以大义布告天下:前朝动乱,社稷崩坏,神器旁落,王朝几经崩塌,先父以一己之力辅佐先帝平定暴乱,安邦定国,还黎民以太平盛世,还天下以百年安稳,继而征战南蛮,开疆辟土,建不世之功,立不世之德,受先帝倚重,赐并肩王封号,与天齐平,有监察天下万民和皇室之权。然当今皇室暗弱,奸臣当道,外戚弄权,致使忠良蒙冤,贤臣枉死,如今更是妄图动摇大夏基石,诬陷先父谋逆造反,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先父一世英名,岂容宵小之辈玷污,为报先帝隆恩,昊天欲大举义兵,铲除奸佞,扶持王室,拯救黎明,望诸公共举义师,相助一臂之力。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此檄文一出,宣示着平静了近百年的大夏王朝又将点燃战火,而且这一战原本应该是皇室以平叛的名义征讨南郡,但现在却成了并肩王以勤王的名义发兵,这意义将大不相同,而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他们当然更宁愿相信并肩王是被冤枉的,曾经皇位唾手可得的并肩王,何须大费周章去通敌卖国?所以很显然是当今皇上受到了奸臣蛊惑,因此诬陷了忠良。
而最主要的是,没有人愿意看到并肩王府举兵造反,并肩王威名之盛可以说是大夏王朝建国以来第一人,他被称之为大夏柱石,有他在整个大夏的子民都会十分的安心,但是现在有人说他要造反,谁会愿意相信呢,哪怕这是事实,他们从主观上也很难去承认,毕竟这是他们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
如今的大夏王朝共有三十多位王侯,除了赵氏宗亲之外,很多都是前朝战乱之时分封的列候,而这一群人,绝大多数都是由并肩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甚至直到如今都以并肩王麾下将士自居,因此当并肩王府的檄文发到他们手中之时,他们自然第一时间发出了响应,各自领兵数万,前往南郡。
当今天子得知昊天以勤王的名义发檄文召集诸侯之时,是既惊又怒,而更多的却是恐惧,他在位这些年虽然励精图治,但更多的是在政治经济上面,对战争却是一窍不通,对于昊天以勤王的名义大举兴兵,他除了愤怒之外也有些不知所措,如今的大夏还保留着前朝尚武的风气,他这个皇帝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戴,更别说天下诸侯还有大半是并肩王的下属。
“快!快把北方的几位老皇叔召回来!朕的江山谁也不能动!谁也都不走!”
御书房里赵家天子愤怒的咆哮,但却只是让几个宦官瑟瑟发抖,都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但在这大夏,这天子之怒,比起并肩王之怒又能如何。
……
南郡,并肩王府。
听雪轩,这里本是昊天休息之时的居所之一,平日里并没有人常住,除了昊天的贴身侍女之外,没有人敢轻易踏足这里,而如今,这里却有了一个长期的主人。
昊天静静地坐在荷花池边的长椅上,双目微闭,眉心有淡淡的紫气浮现,将他英俊的面容映衬得更加英气逼人,在旁边不远处,一席白衣的澹台明月安静的站在那里,微微颔首,面无表情,而一个大约七八岁的稚童正紧紧地牵着她的衣角,面色有些发白,但是却出奇的镇静。
“你爹曾经常跟我提起你。”昊天醇厚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荷花池边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