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小女娃敢说出这等话,确实也没啥毛病。
原来,眼前的这个小女娃便是冯老爷子的小孙女冯婉儿。
“吃瓜群众们”千万别惊奇,冯婉儿方才的话其实并未夸大其词。
话说冯婉儿三岁时便开始在冯老爷子身边“帮忙”啦!
帮啥忙?当然不是帮冯老爷子待人接物、端茶递水咯!
冯婉儿是帮助爷爷递“手术工具”,拿绑带卷呢!
冯婉儿大概是见惯了疼痛的病人,也见惯了血,因而她自小便有医者那般镇定自若的表现。
这一点倒是深受冯老爷子的认可和喜爱!
因而,冯老爷子给人治伤时,便允许小婉儿也在跟前“帮忙”。
至于那一套接骨、上药、夹板子的流程,恐怕早已被小碗儿见识过千百回啦!
冯婉儿自幼便对冯老爷子的接骨手法烂熟于胸,她三岁半便开始学着爷爷的样儿给伤者上药,四岁便完全学会了爷爷的所有接骨手法,再稍大些便可以独自给伤者接骨上药啦!
或许古时候的医术传承大体上便是类似如此的“代代相传”吧!
至于深得冯老爷子真传的两个儿子,那就更加别提多有才了。
大儿子冯远明独自在县城里开了一家大医馆。
二儿子冯远清,也就是冯婉儿的父亲,他倒是子承父业,很好地继承了在孙家庄的这家医馆。
按说,这接骨、上药的活计应该由冯远清来做吧!
可是,冯老爷子却对于冯远清的活计十分挑剔,总嫌儿子技术不够熟练、老辣,往往连孙女冯婉儿的技术都不入他的法眼呢!
后来,冯远清也学乖了,只要冯老爷子和冯婉儿在诊治病人时,冯远清一般都不会插手,当然他也不会多管“闲事”啦!
冯远清更愿意多花些工夫在配药、熬药上,这大概也是他自己所喜好的事儿。
渐渐地,冯远清倒是在祖传药膏的基础上又有了多种创新,他根据不同病人的需求,竟然研制出二十几种药膏配方来!
冯远清用这些配方配制的药膏,最终在疗效上竟然得到了冯老爷子的高度认可。
就连冯老爷子散布在天山各地的徒子徒孙们,以及但凡听说过冯老爷子威名的人们,都会慕名而来“冯氏药堂”购买各种用途的药膏。
所以,冯远清从此便专注于各种药膏的生意买卖了!
于是,“冯氏药堂”治病救人的活计便彻底落到了冯老爷子和冯婉儿身上了。
絮叨了这么多有关冯家人的事儿,“吃瓜群众们”总应该了解冯婉儿为啥能给患者治病了吧!
此刻,冯老爷子已经放心地离去,他自然是去后院用晚膳了。
冯婉儿知道,爷爷晚上都爱喝两口酒,平日里都是这个时候去后院用晚膳的,于是便及时打发他走了!
那个摔得腿骨断裂的小伙子倒也没有丝毫担忧之色,他乖乖儿地躺好,旁边还有他的爹娘陪着!
“你要坐稳咯!可能要痛一股子,后面便好啦!”冯婉儿善意提示道。
那个小伙子略微点点头,表示自己有心里准备了。
只见冯婉儿将那个小伙子受伤的腿部轻轻抬起,高高儿地架在病榻旁边的一个支架上。
那个小伙子眉头紧蹙,估计现在稍微就有点儿痛了。
冯婉儿给两只手都戴好护手套子。
冯婉儿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握住那个小伙子腿上的红肿部分,然后慢慢地滑动,大概是在摸骨裂的位置和探查伤情。
然后,冯婉儿两只手便停留在一个位置上反复探查着。
那个小伙子额头上渗出了汗珠,大概冯婉儿两只手所在的位置便是骨裂处了。
突然,冯婉儿两只手用劲,手法极为迅速地一拧,只听“咯吱”声响起……
“啊!”那个小伙子疼得叫出了声。
可是,咱们再瞧冯婉儿,她却不动声色,似乎丝毫没有听见那个小伙子的叫声。
小伙子的爹娘此时瞧见这场景,额头也是直冒冷汗,大概儿子疼在身、父母痛在心吧!
冯婉儿两只手继续来回滑动着,反复探查着刚才自己那一拧之后的骨裂复位情况。
嘿嘿嘿!大概还算好吧!一拧到位!冯婉儿似乎松了一口气!
“成啦!放轻松!现在就给你上药啦!”冯婉儿提醒那个小伙子道,同时也是令其父母的心里释然一些。
“唉!冯小神医,你可不得了呢!一次便可以拧好呢!上回邻村阿牛摔了个手腕骨脱臼,硬生生被郎中给拧了好几把,疼得阿牛那汗都淌下来好几碗呢!”那个小伙子的娘在一旁絮叨说。
“大娘,这是要看情况的,有时骨头复位是不能一趟完成的,需要分几趟的情况也是有的呢!这其中的道理跟你说,可能你也不一定明白哦!”冯婉儿一边给那个小伙子上药,一边耐心解释道。
“嘿嘿嘿!内人是夸冯姑娘你技术好!她哪里懂得医治伤势呢!只要能治好伤势,不管拧几把,那可都是没问题呢!”那个小伙子的爹在一旁陪着笑脸,替妻子圆场道。
“行啦!你这腿没事儿啦!记得一月之内不能沾水,每天都要过来换一趟药膏!持续两月,你这腿就会大好的!”冯婉儿一边上夹板子,一边语气轻松地提示道。
“好!多谢冯姑娘啦!多少银钱?”那个小伙子的爹一边道谢,一边掏银钱。
“五两银子就成,搁在那桌子上!赶紧扶着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