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423章 尼龙袜

再说了,涤纶布不用要布票,价格即使比棉布高了一倍。生活稍微改善的人们,还是热衷于买涤纶布。

特别是准备结婚的小青年,最少也做两身涤纶的衣服,一身冬季穿的,一身夏季穿的。

故而这两年化纤布料需求加大,港岛的商人,瞄准了国内的市场,把淘汰下来的机器,运了过来,生产低端的涤纶布。

深南不仅劳动力便宜,涤纶布的原料也便宜。国内的原料跟不上,就从国外进口。深南特区的政策,新建的企业,三年内进出口免税。

小型的织布机简单易操作,这里部分村庄,前些年偷渡出去的人们,就给留在村里的亲人,运回几台织布机和涤纶纱,在家里生产涤纶布。

有了开头的,而且利润惊人,大伙就托亲戚找朋友,弄来机器和原料,跟着干。

先是专业户,后来到专业村,不到一年的功夫,化纤布料价格一降再降,即使如此,还是有利润空间。

毕竟,泱泱中华,接近十一亿人口,消耗量巨大。再说,化纤布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利润空间巨大。

家庭织布机生产出来的白布,送到印染厂染色,基本上是染成单色布,很少有染花布的。

染好的布匹,就在本村出售。每个村庄,都有批发市场。在村庄的主要街道上,沿街搭建个简易的棚子,布匹就摆在货架上。

前来购货的人群,南腔北调都有,听口音就能大体的分辨出是哪里的人。

这里的涤纶布真的便宜,150米的宽幅布,每米批发价才450元,而且厚薄一个价,稍有瑕疵的布匹,每米150元就卖了。

也有乔其纱和雪纺布料,印花的的确良以及花涤纶布料。不过价格就高多了,每米都在10元以上。买的也不少,毕竟国营商店里这些布料的价格,每米可是25元以上。

悠悠看着这些布眼熟,罗瑞和笑着说:“这都是咱家的布,他们自己不生产,要些配着卖,销量也挺大。”

跟着来的同志,看的惊讶极了,这价格比国家的定价低了二倍。百货楼里的涤纶布,分仨个价格,1218元。

价格最低的12元,那种布比较薄,做出来的衣服发飘。稍微厚实些的都是15元一米,比较厚的18元一米,18元一米的布料,下垂度较好。

地委办的王处长,看到这么便宜的涤纶布,走不动路了。

他给援朝舅舅提建议:“韩书记,咱不能白来,这布匹可真便宜,咱带的资金足,就买些布匹回去吧,也算是给同志们搞福利。

回去咱加上一倍的价格,也比百货楼里的便宜一半,还能给单位创收。”

其他的同志,基本上都是单位的负责同志,即便不是一把手,在各单位也是当家说了算的。大家的想法一致,带些布匹回去。

援朝舅舅看大家都同意,就说:“好,你们自己决定,咱这次的费用也有出处了,还能给单位创收。”

罗瑞和在这方面是行家,大家把家底都亮了出来,在他的帮助下,购买了大量的布匹。为了凑够一车皮的货,最后还是姥姥给他们垫了一半的资金。

以后的时间,考察团的人员就自己行动了。罗瑞和给他们派了个振华的员工,负责协调联系。

援朝舅舅每天回来,都会给姥姥唠好长时间,对深南的好多做法,深受启发,分析挑选着符合临水的项目。

姥姥连着看了几天,再加上罗瑞和的鼓弄,对织布厂确实动了心。别说她了,考察团的人员,也对家庭织布厂都动了心思。

可是织布机的投入太大,一台家用织布机,价格在5000元左右,加上流动资金,最少得万元的投入。

深南这里的织布机,大部分是港岛淘汰下来的,价格在千元左右,再者这些机器多数是他们在港岛的亲人投资的。

即使是深南,也不是家家都有织布的能力,好多人家买不起织布机,就买台织袜机,在家里织袜子。

这里的尼龙袜子,批发价不到一元钱,比悠悠的价格还低。

家庭织袜倒是可行,投资不超过伍佰元,就可以生产了。一天产量一百双左右,即使每双袜子赚010元,也是10元的收入,两个月就能回本。

现在,尼龙袜和锦纶袜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零售价格一直是国家的定价,在168188元。

家庭加工袜子,主要是缺少原料。国营纺纱厂的产品,根本不对个体出售。

深南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个人可以买到棉纱、尼龙纱和锦纶纱,而且是批发价。

因此,要想发展家庭织袜,必须由政府解决织袜的原材料。有深南这个市场,只要政府出面组织,原料的问题很好解决。

考察团的同志一致认为,家庭织袜是个好项目,符合临水地区目前的情况。

悠悠让智脑论证振华公司的织布厂,智脑却给了个不同的建议,建个纺纱厂,给这些织布厂提供原料。

建纺纱厂可不容易,投入大,工序多,用工量更大,不是一家一户能办了的。故而,深南除了国家投资的纺纱厂,还没有个体企业办的纺纱厂的。

织布厂用的化纤纱,大部分靠进口,由于国外的技术先进,价格反而比国产的底,质量也好,这也是大伙不干纺纱厂的主要原因。

可后世的纺纱机器便宜啊。不仅便宜,而且先进。在后世,纺织厂都是机器人,很少有用人工的。

在非洲等落后国家,也有人工的纺织机器,和现在相比,算得上是世


状态提示:第423章 尼龙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