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跟在援朝舅舅的后面,他穿的也是唐装袄,原来是红英舅妈把志高的新棉袄给他送过去了,志高穿的是志亮去年穿过的。
这唐装袄,每年就过年穿几天,新旧还真看不出来。不过孩子长的快,各家都不缺钱,每年都给孩子做新的,大人基本上都是穿以前的。
男人头戴**帽,妇女和孩子都是纯毛线织的围巾和帽子。现在的纯毛线,里面都含着羊绒,质量特别好,柔软舒适保暖性也好。
就连老太太都带着毛线织的帽子,再也没有顶方头巾带黑金丝绒帽子的了。
韩屯村的人们,现在的穿着打扮,确实和农村人不一样了。可以说比城镇里的干部职工,也高出一截来。
今天下雪了,人们基本上没有穿布棉鞋的。男的穿部队的大头鞋,保暖防湿防滑。妇女都穿着皮棉鞋,小孩子大部分穿着玉米皮做的棉鞋,轻快暖和还防湿。
志彬他们穿的就是红英送过去的玉米皮棉鞋,志刚他们兄妹四人,穿的是雪地靴,这是东北的装扮,东北半年的时间地面有积雪,离了雪地靴没法出行。
舅姥娘她们娘几个刚出院门,就被吴馨儿撵回家,去换皮靴了。
朝霞看着志斌他们兄妹脚上的棉鞋,后悔的说:“我咋没想到给孩子们捎几双雪地鞋来,亏得大嫂细心,这玉米皮鞋还放着。”
红英大大咧咧的说:“你们都有工作,我在家没事,有空就做鞋,家里的鞋多着哪,你们谁要,走的时候自己跳去。”
红英是真勤快,一会也舍不得闲着,家里的活筐子,里面始终有大大小小的鞋底子,有事串门,顺手拿只鞋底子,说话不耽误做针线活。
韩志杰大声的指挥大伙扫雪,他要求大伙先把大街上的积雪打扫干净,再回家打扫自己的院子。
大雪是夜里开始下的,趁着没人践踏,比较好打扫,要是踩压结实了,再打扫就困难了。
大伙把大街的中心扫了条小道,就去了温室大棚。玻璃温室还是比较结实的,这么大的雪,就没有一处受损的。
温室大棚里,温暖如春,蔬菜青翠欲滴,长势旺盛,昨天刚摘过,今天的蔬菜就又长成了,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色的茄子、金黄色的笋瓜特别的醒目。
把草帘子上的积雪刮下来,就地堆在温室前的空地上,让它们自然融化就可以了。
接着大伙就分散开,先从村子外围的道路开始打扫。村里闲置的地派车,从乡村记忆的院子里被拉了出来,用它推雪比拖拉机合适。
韩屯的村台高七米多,积雪顺着村台的边缘,往下倾倒就行。沿着村台的四周,都是五米宽的柏油路,打扫起来比土路容易多了。
用铁锨把积雪装到地派车里,推倒村台的边缘,几人一使劲,就把车上的雪倒入村台下面。铲过的柏油路,残留的积雪扫一块,路面就干净了。
大卫的个子大,干活还真快,铁锨在他的手里,好像是玩具,铲起一掀雪,呼的一下就扔好远。
小王也跟着扫雪,还是年轻好啊,他昨天累了一天,才睡了几个小时,就又精神抖擞起来,干起活来也是又快又好。
村里人都趁机教育孩子:“你们看到了吧,小王不仅车开的好,这干起活来,也是好样的。做人就得踏踏实实的,到哪里都让人喜欢。”
上初中的孩子,都跟着打扫积雪。迪迪和狗剩这些小学生,带着村里的小孩子,在广场的草坪上堆雪人。
草坪上的雪不用往外运,也不怕践踏,小孩子在草坪上奔跑打雪仗,尽情的撒欢。
他们倒是没在广场上乱跑,大些的孩子把广场上的雪撂进草坪里,用这些雪堆雪人。
草坪上堆起了大大小小的雪人,迪迪终于如愿以偿,堆出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并把他们的故事,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讲了一遍。
早上六点,食堂里开饭了。除了韭菜鸡蛋馅的饺子,每个餐桌上还有四个菜,都用汤盆盛着。瓦块鱼,糖醋排骨,羊肉豆腐和水汆丸子。
大伙进屋就把帽子摘了,头上都冒着汗。棉袄脱了,里面都穿着毛衣,食堂里的温度高,不光是大人嫌热,孩子们跑了一个早上,也热坏了,进屋就闹着脱衣服。
扫了两个小时的雪,还真饿了,偏偏韩道强告诉大家:“吃饺子都注意些,别咯了牙。”
原来,妇女们包饺子的时候,在里面放了二分的钱币。
亏得道强提醒了,整个餐厅里,到处都是喊声:“我吃到钱了。”孩子们的喊声响亮,大人吃到带钱的饺子,也高兴的嘿嘿笑。
天哪,这得包了多少钱币进去。
不过效果挺好,大伙都高兴的喜形于色。就连韩玉臣他们家的人,也偷着笑,相互安慰:“今年就好了,咱们也该转运了。也许真的像张书记说的,他们能减刑。”
韭菜鸡蛋馅的饺子,过年吃还真鲜,四五岁的孩子也能吃两碗。
每桌盛饺子的都是大盆,吃完了就去伙房添。韭菜馅的饺子好煮,开锅就熟。
煮饺子没用夯,是小老妈妈和老骡子带着几个妇女在忙活,夯做好了四个菜,就被她们推了出来,跟着大伙一块吃饭。
吃过饭稍微歇了一会,大人和孩子把衣服穿好,接着去扫雪,孩子们出门就往草坪上跑,他们继续堆雪人玩。
上午八点多,新石庄的人就顺着公路扫了过来,两个村汇合在一起,打扫韩屯村到大堤的公路,公路上的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