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1084章 夜战

第1084章夜战

夜黑风高,海面上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听到那巨大的海浪声,以及从甲板下传来的机器轰鸣声。

这是一艘中国海军的轻巡洋舰,舷号209,舰名“坚毅”,是“勇气级”轻巡洋舰的第六艘,建造完工于1937年,全的设计,标准排水量九千吨,装备一百五十毫米主炮九门,分别安装于三座三联装炮塔上,炮塔前一后二,副炮为一百零五毫米高平两用舰炮,一共二十门,都安装于双联装炮塔之上,除此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四十五毫米、二十毫米高射炮,实际上,“勇气级”轻巡洋舰就是一种以防空为主要作战用途的防空巡洋舰,它的主要战术用途是伴随航空母舰,为航空母舰提供强大的防空火力保护,而且设计之初也考虑到了它的其它战术用途,比如说远洋海上袭击,也正因此,“勇气级”轻巡洋舰的主炮炮塔采用了前一后二的布局方式,目的就是“打带跑”。

由于主炮口径不大,数量也不多,“坚毅”号是无法与重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战列舰相抗衡的,这本来也不是它的战术用途,不过这艘轻巡洋舰的航行速度相当快,达到了惊人的三十三节,也正因此,用于战术侦察也非常合适,一旦发现打不过对方,也可以立即开溜,同时将敌舰位置通过电报通报航空母舰特混编队。

现,“坚毅”号执行的就是一次战术侦察行动,它要寻找的是两艘英国海军的大型战舰,一艘是战列巡洋舰“反击”号,另一艘是战列舰“纳尔逊”号,与“坚毅”号一同执行任务的还有一艘驱逐舰,它们组成了特混舰队的第一侦察分队。

“坚毅”号的舰长现是海军上校谢哲,他同时也是第一侦察分队的司令,而现,谢哲就站军舰主桅的了望塔里,向那黑沉沉的海面眺望。

“你刚才真的看到灯光了?”

看了半天,那远方的海面还是漆黑一片,谢哲扭过头去,询问那名站身后的了望兵。

了望兵很肯定的点了点头,说道:“绝对没看错,那应该就是探照灯的光,闪了好几下呢,不会是眼花。”

“告诉雷达兵,快修好雷达!这雷达,什么时候罢工都可以,就是现不可以!”

谢哲有些郁闷的向副官下达了命令,然后继续用那架高倍望远镜向了望兵指出的那个方位眺望,但是依旧什么也没发现,海面黑得诡异。

作为一艘先进的轻巡洋舰,“坚毅”号是装备有对海雷达的,而且今天白天用得也相当好,可是入夜之后却突然“罢工”了,雷达兵认为可能是闯过下午的雷暴区的时候被雷暴击穿了某些雷达的关键部件,需要换部件,可是从天黑之后开始,一直忙了两个小时,也不见雷达恢复工作,这简直让谢哲郁闷之极。

这种一片漆黑的情况下,雷达就是军舰的眼睛,谢哲不希望猎物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如果了望兵看见的真是探照灯的光芒的话,或许那就是英国舰队。

谢哲同时也希望对方没有发现“坚毅”号,以及跟“坚毅”号不远处的那艘驱逐舰,不然的话,谁也不敢保证英国舰队不会来个回马枪,就以“坚毅”号的火力和防护力,无论如何也不是英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对手。

但是没有确认对方身份的情况下,谢哲也不能说走就走,舰队司令交给他的任务就是英国舰队,而现,行动已经到了关键时候,这个时候,可不能前功弃。

谢哲决定继续向可疑目标靠近,不过同时他也下令让全舰官兵进入了战斗岗位,军舰实行灯火管制,并保持无线电静默,与那艘驱逐舰之间的联系仅仅局限灯光信号上。

走下了望塔,来到了舰桥,谢哲通过通讯设备询问了一下各战斗岗位的值班军官,对于官兵们的高涨斗志,他是非常满意的,明知对方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可是却一点也看不出有任何怯战的意思,这就是中国海军的军魂!

“记录航海日志!我舰于今日晚上九点二十分北纬、东经位置发现可疑目标,尚不能确认目标是否为英国舰队,目前仍继续跟踪中。另,雷达损坏,正加紧维修。”

谢哲口述了航海日志,一名海军见习军官替他将日志记下。

接下去的就是漫长的等待,海上目标,你看到它很近,但是往往其实它很远,虽然今晚天阴得厉害,没有什么光线,但是对方照射过来的探照灯光芒或许会因为海面的反射而使你产生错觉,以为它几海里之外,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就是它远十几海里之外。

谢哲一直站舰桥上,他耐心的等待着。

与沈鸿烈一样,谢哲早年也曾留学日本商船学校,不过肄业回国之后,两人的生活轨迹却稍有不同,谢哲从回国时起就一直为南方革命阵营服务,直到联合阵线上台执政、南北统一政令,他灵域HTtp://92KS/10234/才得以加入巡洋舰队,做了一名副舰长,后来迭经升迁,成为海军部舰政司副司长,本来前程一片光明,很有可能担任方面大员,但是1933年的那场未遂军事政变却将他的前程毁于一旦,当时,海军总长汤乡铭调遣海军陆战队进京“维持秩序”,而具体执行这个命令的人就是谢哲,当时的谢哲完全被蒙鼓里,直到政变次日,他才发现他不知不觉中上了贼船,惊出一身冷汗之后,谢哲当机立断,立刻向当时的海军部代理次长鲁平告发了汤乡铭的密谋,也正是这个决定终救了他一命,使他逃过


状态提示:第1084章 夜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