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1908远东狂人>第297章 放权与收权

【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第297章放权与收权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控扼长江航道,北与安徽、湖北接壤,西与湖南相望,东边紧挨着江苏、福建,往南过去就是广东,这样一个与六省接壤的省份,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性不湖北、湖南之下。

“戊申革命”之后,赵北率领共和军从安徽一路往西横扫,光复的第一座大城市就是江西的九江城,但由于赵北的战略重心湖北,因此共和军随后的短时间里曾对江西采取弃之不守的策略,除了吴振汉曾短暂率领后卫部队坚守九江之外,江西大部分地区并未经历革命的洗礼,先后由满清势力、北洋势力、君宪势力控制,直到共和军腾出手来,这才派遣阎锡山、李烈钧率领“东进先遣队”,向江西扫荡。

进入江西之后,阎锡山、李烈钧率领部队进军顺利,共和军海军炮舰的支援下,东进先遣队迅速控制了赣北的九江、湖口等战略要地,然后沿着鄱阳湖水系逆流而上,进一步控制了整个赣北地区。由于东进先遣队力量有限,全靠湖北军政府提供军费、弹药,因此控制了赣北地区之后未能进一步扩大战果,赣南地区仍处于满清势力控制之下。

后来两广总督张人骏宣布“反正”,湖南、福建等省的满清地方政权也先后垮台,赣南满清顽固势力失去了外援,不得不也宣布“反正”,江西君宪派势力大增,赣南就此成为君宪派地盘。“湘黔事变”爆发之后,江西君宪派积极策应湖南、贵州君宪势力,联手绞杀湖南革命力量,公开背叛革命,阎锡山、李烈钧闻讯,一面拍发电报向共和军政府请战,一面积极调动部队做好了应战准备,赵北就任讨逆军总司令后,立即向所有南方革命军队下达了讨伐令,阎锡山、李烈钧随即率领部队大举南进,横扫赣南君宪势力,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统一了江西全省政令,至此,江西才算是完全落入革命阵营控制之中。

不过,随着君宪派敌人的消失,革命阵营内部的分歧开始表面化、公开化,具体表现就是阎锡山与李烈钧的明争暗斗,虽然目前两人尚未公开决裂,可是江西的军政府已经分成了阎派和李派,互相攻讦,互相拆台,各自向讨逆军总司令赵北拍发电报打小报告,告对方的黑状。

赵北虽然远武汉,可是对于江西军政府的内部斗争却也是洞若观火,毕竟,“东进先遣队”里有总司令埋设的眼线,从一开始,这支部队就是总司令放出去的“杆子”,只是暂时借给阎锡山、李烈钧用用,迟早要收归总司令指挥的。

实际上,阎锡山与李烈钧的斗争正合赵北的心思,这也是他一开始就定下的平衡策略,不然的话,也不会任命阎锡山为江西都督、而李烈钧却担任着东进先遣队总司令的职务了,这种任命使得阎锡山是江西名义上的军政高首脑,但李烈钧却是江西省军的实际高指挥官,而且由于李烈钧还兼着安徽、江西巡阅使的职务,所以,两人完全可以军政府里打个平手。

不过两人都是相信实力的人,他们已开始着手组建、扩充自己的嫡系部队,经过讨逆战争,阎锡山已控制了一万人的部队,李烈钧因为是江西人,控制得部队多一些,但是他的部队驻地多赣南,远离湖北,所以战略上不如阎锡山有优势,而阎锡山也因为不是江西人,民心、民意上远不如李烈钧,如此一来,双方暂时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就是目前江西的局势,阎锡山控制赣北,李烈钧控制赣南,本已统一起来的江西政令又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这正是赵北此次巡视江西的主要原因,解决了湖南、贵州的共进会势力之后,江西已成了总司令下一个要吞并的省份,阎锡山、李烈钧的对峙有利于总司令实现他的战略企图,所以,总司令借着为国会选举拉选票的机会赶到了江西。

刚才赵北借着阎锡山拍马屁的机会将话题引向了弃军从政的方面,结果阎锡山立即表明了他的立场,而坐一边的李烈钧却对此颇为不屑,歪了歪嘴,这个小动作落赵北眼里,使他对于两人之间的龃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建议阎锡山去竞选国会参议员,但是赵北确实不打算把阎锡山赶出军队,至少目前不行,毕竟他阎某人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军校生,军事人才,现正是共和军厉兵秣马的时候,军事人才当然是多多益善,不仅阎锡山要留军队里,李烈钧也应该留军队里,为总司令效犬马之劳,为总司令打江山。

但是这种乱局之下,人心不靖,凡是有一点实力的人都做梦趁乱捞上一笔,赵北、袁世凯就是这些人里的代表人物,阎锡山、李烈钧的实力虽然远远比不上这两位,但是他们也是有雄心的。

当初赵北之所以放手让阎锡山、李烈钧江西闹腾,只是为了策应湖北、四川两省的革命事业,现大局已定,总司令决定把放出去的军权再收回来,而且考虑到江西全省已经由阎锡山、李烈钧两人控制,军政大权集中他们两人手里,他们正试图摆脱共和军的影响,所以,赵北决定此时果断出手,趁他们羽翼未丰之前将江西的军队控制自己手里。

当初赵北是放权,现,他想收权。

阎锡山和李烈钧都想做“江西王”,但是总司令不会让他们得逞,对于这两个人,总司令另有安排。

“伯川,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而已,你不必紧张


状态提示:第297章 放权与收权--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