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重造天下>第69章 67船上
,危胁运河,至于黄河向南岸泛滥,南岸有颍河,汝河,小黄河可分流,将泛滥之水引进淮河。但在50年前,潘季训在南岸也筑了堤,南岸不再分流黄水,以加大水流,束水攻沙,从此,北岸的好日子到头了,黄河多在北岸泛滥,所以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黄河治理这个题目甚为复杂,船老大所知有限,刘洪起心道,现在考虑这个太早,又惰性地想,便是后世也没治理好黄河,只会拼命加高堤坝而已,以致河床越来越高,后来修小浪底,和如今淮安的高家郾是一个用意,就是蓄积水流势能,冲刷河道,似乎也没起到作用。二十一世纪都拿黄河没办法,自已又能有什么点子。

刘洪起坐在一张陈旧的跳板上,这张跳板是船老大父亲留下的,船家的规矩是可以卖船,但不能卖跳板,因为跳板代表子孙路,卖了跳板就把子孙路堵死了。刘洪起拎起身边的包袱,冲船老大道:“这是五十两,也不知够不够你的本,就这些了,莫嫌少,留与你应付差扰”。船老大才道一句这如何舍得,刘洪起便起身去了。

由船上往南看去,考城县一片黝黑,全然不见万家灯火,城墙正隐没于夜幕中,只有城楼上的一串灯笼在春风中摇曳着。中舱,朱国纪与朱恭枵望着窗外的暮色,也在议论河工。说的是这几年皇上连换了四个河道总督,曾如春因病去职,李若星被削职为民,朱光祚下狱,目前的河道总督是刘荣嗣,他们不知道的是,刘荣嗣很快也会倒霉。终于,张国纪与朱恭枵灰心丧气了一阵,决定放下这个话题,朱恭枵道,日间行过仪封,城墙似在包砖。张国纪道,各县的城墙都在包砖,又都没钱,仪封离柳园近些,知县王九鼎还化缘到我门上,只得与了他二百两。朱恭枵道,仪封知县不是申佳胤么。张国纪道:“已转任杞县了,杞县也在包砖,亦是没钱,又化缘到老夫这里。还有那虞城,城守大事,乡绅自是比知县热衷,虞城的乡绅范良彦倾家修城包砖,已费去数千金,此人原做过一任浙江巡按的,丙辰进士,阉党后不复出”。朱恭枵笑道,这个却未向国丈爷化缘,又道:“闻听虞城范家是范仲淹之后,族里很是出了几个人,一个通州参将范志骠,一个辛末科的进士范志完,还有几个——”。

正说话间,有人在门外禀道,黄河同知来拜。张国纪疑道,哪个黄河同知?“驻曹县的衮州同知高佳”。朱恭枵笑道:“老国丈就是那及时雨,连山东的同知也化缘来了”。曹县就在对岸。张国纪问道,高大人所为何事?仆人在门外禀道:“说是单县要筑月城,一时钱粮上不凑手——”。张国纪叹道:“他驻曹县,这单县的事——”。朱恭枵笑道:“他是衮州府的同知,单县的事他如何管不得”。张国纪看向朱恭枵,道:“世子就不该为国分忧么?”。朱恭枵道:“我还未当家,做不得主,且为国分忧,也不是这种法子,自家有几多银子经得起这般掏把,连山东都来问你要钱”。张国纪对仆人道:“不见,你回说开封府,归德府,几个县修城都寻上了我,我已是穷了”。

漆黑的河面上漂来一头猪,鼓鼓地浮在河上,是一整张猪皮被充了气,想必是由千余里外山陕黄河的羊皮筏子上漂下来的,顺流而下不舍昼夜,两三日工夫便漂到了这里。这时,船家端上一个托盘,里边是两碗面,道简慢二位大人了,正欲退下,张国纪吩咐再上一碗,又道,将刘先生请来。

(本章完)


状态提示:第69章 67船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