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寒门枭臣>第一五九章考结

萧让摇摇头低声道:“他这肚子就是金贵,中午时候喝了几碗凉茶水,闹起了肚子,赶紧回去喝些热水发发汗,否则后面的考试就难了。”

李茂等人回到客栈已经深夜,客栈内灯火通明,几个店小二忙碌地给士子们准备吃食,一点都不敢怠慢了未来的官老爷们。

李茂没有回自己房间,让雷横准备了一些草药,进门就见萧让嘘了一声,金大坚已经睡了,脸色看起来有些不自然的红晕。

“你今天考得如何?都答完了吗?”李茂坐下问道。

“前面一直做得很好,最后时间实在不够用了,萝卜快了不洗泥,总算草草做完了所有题目。”

萧让感觉解试和考秀才天差地别,他考秀才的时候从来没这么紧张,压力有点大。

李茂拍拍他的肩膀,“看来不止你一个觉得时间不够用,曾逢原也说题目有点多,还好能答完,一会准备明天的考试,但不要睡的太晚了。”

萧让深以为然,“这次科举解试只录三十人,有希望入围折桂的士子,起码在试卷上不能有疏漏,否则初选肯定不能过关。”

次日天不亮,士子们陆续来到书院外,考官不断大声重复警告:“禁止夹带私藏,一旦查获以作弊论处。”

看来昨天被抓了现行的不止一个人,考场内一片肃静,寒风吹着枯枝发出呜咽声,士子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没人再抱怨什么,和功名相比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天蒙蒙亮,楼上传来清脆的梆子声,考官开始命人给士子发放答卷和试题。

今天是科举的重头戏之一,李茂看了一眼试题,顿时松了口气,果然被老师押中了两道题。

不仅李茂,几乎所有的士子都松了口气,昨天的四书五经考得所有人都焦头烂额。

今天终于出现了他们熟悉的题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又有希望了。

李茂是在第三天下午做完了全部试题,他仔细地看了一遍答题卷,自己非常满意,因为胸有成竹没有一处修改的痕迹。

整篇卷子非常赏心悦目,他等卷子的墨迹都干透,便写上了名字糊了名。

李茂将卷子和草纸交给了考官,收拾好东西随着人流走出了书院大门。

士子各自回客栈休息,准备迎接第三场同样严峻的考试,应天府的各处看不见士子的身影。

李茂和萧让匆匆赶回了客栈,萧让脸色不太好,看样子考得并不如意。

不过李茂了解他的性格和学问,萧让中举的希望很大,如果萧让不能中举,今次解试的录取名额怕是都用不完。

萧让叹了口气,“我是担心金大坚,还好这次不中可以去应天书院继续攻读,考上应天书院的内舍生,和考中举人没什么区别?”

这也是一条进阶之路,而且李茂知道随着朝廷罢黜科举,学校更有前途,只是这话不能现在对金大坚说,一切还得看考试的结果。

第三场考试是大头,考策问,无论明经科还是进士科都有这种题型,可以说它是士子最后排名的关键。

策论没有题目试卷,只有题牌,一共只有三道题,其中对策极为重要,也是整场解试科举的核心。

对策题却让李茂有点愣住了,试析收复青唐以备夏之策。

科举是一面镜子,从科举题目中也可以看出朝廷官方一些决策的思路。

居然提出开疆拓土,那说明老师陈文昭的判断准确,童贯竟然把酝酿舆论的主意打到了解试上。

李茂很清楚那段历史,一年后,童贯率大军西征与西夏作战,貌似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赢得了不小的威望。

李茂一边写一边想,足足写了一个时辰,他才写完了这篇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西北用兵之策,对这种议论文,他驾轻就熟。

李茂最后一场考试势在必得,第一次参加解试就考上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看隔壁那几个应天书院士子,哪个不是考了两三次还在蹉跎,这次就当是积累经验,反正咱们后路有了。

实在考不上就进文昌书院读书,后年再参加解试,相信那时就能考上。

这也是大部分士子的心思。

金大坚也是这个想法,“凌云,你考得怎么样?争解元有希望吧?”

“我考得还算可以,就看主考官的态度了,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毕竟考试只是其中一部分,审题阅卷的因素也很大。”

再次来到书院广场,李茂正在寻找天字号队伍,便听见有人叫他,“凌云,这边。”

不是金大坚是谁。

这时大门处开始验身入场了,验身尤其严格,每个士子全身都要搜遍。

时间一点点过去,所有士子都在耐心地等待考试时刻到来,楼上的梆子声敲响……

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历时数天的科举考试终于结束,除了提前黯然离去的士子。

其他无论考得好还是考不好的士子,都要痛快放纵自己,这时候不兴撕树裂卷子,所以应天府的各大酒馆青楼近乎爆满。

一座酒肆的门被推开了,走进几人正是应天书院的士子蔡蕴和他的好友。

“真是出门没看黄历,晦气。”蔡蕴被李茂一拳砸了个眼冒金星鼻血长流,导致他这次发挥欠佳,恐怕夺取解元无望。

如果他能考中解元,以应天书院学子的身份,他就能直接升为上舍生,免礼部试,出仕为官指日可待。

蔡蕴的满腔怨恨都落在李茂身上,一考完试,他便找到了李茂。<


状态提示:第一五九章考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