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寒门枭臣>第八十五章巨坑

书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由私人或者官府设立聚徒讲学教授学问。

最早的官办书院是唐玄宗李隆基在东都洛阳开设的丽正书院,汇聚一时文华种子,开创了书院的先河。

宋代书院的兴起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

在庆历新政后书院盛极一时,天下闻名的书院多达上百,诸如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等等,都名传于此时。

文昌书院的设立是因为东平府科场弊案,由官方督办,书院坐落在清河与东平县之间的一座小山上,环境清幽,很适合读书。

这里原本是一处荒废道场,改扩建后规模大了不少,青松翠柏间隐约可见青砖碧瓦,在漫天飞雪中别有景致。

李茂和邹润来到书院前,几个读书人或带着常随或孤身一人,正在门口谈论着什么,对着墙壁指指点点。

书院门外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六十几个人的名字,大多是东平府的秀才,还有些知名的儒童。

“这又是一个阶层,或者说不同的圈子。”

李茂看了看红纸,上面仅有三五人的名字熟识,温必古等人是东平县县学时的同窗,李拱璧这类衙内则属于加塞,他始终对李拱璧太学生的身份持怀疑态度。

和李茂最近接触比较多的商贾市井之人不同,读书人作为这个时代统治阶层的一部分,牢牢占据着士农工商的首位。

就连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都发誓告诫子孙后代,不得杀士大夫,不得加罪上书言事者,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是唯一出自帝王之口的誓约,而且赵匡胤的后代基本上都遵守此誓约,缔造了有宋一朝士大夫的辉煌巅峰。

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宅田土地,解决温饱之后,家家都想改换门庭供养出一个读书人的原因。

只因这个士字太高贵,成为士子生员堪比鱼跃龙门,腾蛟飞天。

用后世的话来说,是打破阶层固化的唯一上升通道。

李茂这一世三代积累才得以耕读传家,成为清贵的寒门子弟,由此可见其中的难度有多高。

而书院外的读书人,大多是和李茂一样的出身来历,皆想在鹿鸣宴上争得一个座次,改变自身乃至一个家族的未来命运。

怎么办?唯有苦读尔。

“贤弟,此时才到吗?”

李茂耳边传来熟悉的话音,扭头一看正是脸上淤青未消的温必古。

自从知道这位是基佬,还帮人骗婚,温必古就被他在心里拉黑了。

但在书院外,面对热情的温必古,李茂倒不好直接无视当做没看见。

读书人除了读书之外,还需要养名望之气,心胸浩然也是一定的资本。

李茂拱手为礼道:“原来是葵轩兄,凌云这厢有礼了。”

李茂只字未提吴骧府外的事情,看起来像是全然没发生过一样。

温必古含笑回礼,“我早到了几天,已经选好了馆舍,贤弟何不与我同去喝一杯热酒,飞雪连天,合该浮一大白。”

李茂敬谢不敏,和温必古喝酒?容易出事啊!他可不想捡肥皂被爆了菊花。

“葵轩兄的好意凌云只能心领了,初来乍到诸事繁多,等安顿下来再说吧!”

馆舍就是宿舍的意思,文昌书院虽然是官办,但还没有施行京城太学的三舍制度。

来的早些可以占便宜选个舒适的宿舍,李茂可不想落在人后,被排挤到旮旯犄角窝着。

奈何温必古没有一点自知之明,李茂已经委婉拒绝了,温必古还是热情不减。

走近了低声说道:“贤弟刚来,还不知道书院的深浅,愚兄为贤弟说道说道,这书院可是不简单呢!”

刚来,深浅几字听在李茂耳中,愣是生出别有的歧义,稍退半步和温必古拉开距离。

但面对打蛇随棍上的温必古,他也不好冷颜色厉说别的,堵着心和温必古联袂走进书院的大门。

邹润栓好马车,提着行李包袱跟在李茂身后,眼神不善的瞄着温必古的背影。

温必古见没有旁人,声音高了些调门,“贤弟,尚举人的事情让贤弟见笑了,尚举人乃是我的授业恩师,我也是没有办法才帮衬一二,没想到好心办了坏事,竟令我斯文扫地……”

李茂没想到温必古自揭其丑,主动提起了这件事,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这个基佬能屈能伸,不要脸的程度仅次于小桃红啊!

等温必古继续说,李茂才知道尚小塘凑不齐进京赶考的盘缠,竟然来到文昌书院分斋授课做了讲郎。

不知道是不是被吴骧逼的在东平县无法立足,到书院来避风头了。

“贤弟,文昌书院的教谕,讲郎除了尚举人,还有几位东平府的宿儒名老,可见朝廷对文昌书院的重视,但贤弟绝对想不到文昌书院的山长是谁。”

温必古说到这,故意顿了顿吊李茂的胃口。

山长是书院对首席讲学者的尊称,五代时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始有山长这个称谓,相当于后世的学校校长。

文昌书院既然是官办,山长肯定是朝廷设立委任,李茂听温必古的语气,文昌书院的山长似乎不是陌生人。

温必古见李茂驻足不言,便没有再卖关子,脸色一肃道:“据愚兄老师尚举人说,文昌书院的山长,乃是提学副使陈正汇大人举荐,之前曾任廉访使者的赵讷。”

李茂眨巴眨巴眼睛,无论是提学副使陈正汇,


状态提示:第八十五章巨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