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古国物语>第六单元第一百九十二节
他甚至在原有熊国的支持率也越来越高,因为才用了隶首的建议,原有熊国子民与原炎帝之民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大家亲如一家,所以当时也有人把华夏称作是炎黄联盟。

炎黄两家融合能融合的这么好,一事因为本来他们在血缘和风俗上都比较接近;二是因为芒在推倒炎帝的社稷之后,没有惩罚过去为炎帝效力的人,并且继续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过去支持炎帝的子民也没有被歧视;三是因为炎帝在失去社稷之后表现的非常洒脱。对比芒自然心怀感激,他不时派高官去看望榆罔,每次有官员来,榆罔都意宾客之礼待之,而对方一律执人臣之礼。事后芒正式发了上谕,以侍奉先君的礼仪侍奉炎帝。榆罔推辞了三朝,推辞不掉,只好接受了。看到华夏国如此和谐的一幕,各路诸侯的心里真是打翻了五味瓶,特别是九黎的蚩尤,他公开指责榆罔是软骨头,是缩头乌龟。狄苗立刻说:“主上,此言不妥。”风吼说:“怎么不妥?”狄苗说:“芒篡炎帝自立,我们应该尽量的像个忠臣,这样才有对比,天下有良知的子民才会支持我们。你对炎帝无礼,谁能相信我们是恢复炎帝社稷的忠臣呢?”

风吼说:“如今连炎帝自己都不想恢复社稷,我们跟着瞎起什么哄?”狄苗说:“我们不过是想借这个势头扩大自己的利益罢了。”风吼说:“我想直接与芒争夺天子之位,可以吗?”狄苗说:“如此一来,就没有诸侯愿意支持我们了。”风吼说:“诸侯不是傻瓜,我们怎么想,他们心里盟没数吗?”于是蚩尤也发布了公告,要求各路诸侯承认自己的天子身份,并且表示会择日讨伐华夏。相比于九黎,天下之子民当然更愿意接受华夏,然而诸侯们的想法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他们坚持不选边站,目的是为了消耗九黎和华夏的国力,最好是两国和睦相处,这样诸侯们就可以再两大强国之间周旋。起初华夏与九黎只是在言语上发生冲突,随着言语上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边境上越来越不稳,九黎军仗着自己在铜铁兵器,给华夏守军非常大的压力。

当时力牧每天精神都高度紧张,天长日久终于病倒了,芒把应龙找来,说:“你要去一趟边境,暂时接替力牧的工作,让他好好休息。”应龙说:“他休息好了之后呢?”芒说:“到时候再说。”应龙马不停蹄赶到边境军营中,发现力牧已经连续昏迷七天,应龙说:“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向朝廷禀报?”一位军官说:“怕九黎军知道消息对我们不利。”应龙说:“形势紧张到这个地步了吗?”那军官说:“要不然他也不至于累倒。”应龙说:“可以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这样吧!”在场的其他人都不自觉的脑袋垂下去,应龙说:“这样吧!立刻给朝廷传消息,说军中有少量人感染了瘟疫,请岐伯大人过来医治。”那军官:“现在不是发生瘟疫的季节,九黎军能信吗?”应龙说:“我们的确不能心存侥幸,传令各部提高警惕,一旦敌军来犯尽量坚守不出。”

消息传出去好多天,九黎军没有任何反省,因为当时九黎的指挥官也病倒了。岐伯来到军中,见了力牧,大惊失色,说:“病的不轻啊!”应龙说:“如今你在榆罔哪里学习医术,相处现在有精进了不少。”岐伯说:“他的病其实并不难治,只要想法僻静的地方调理十天半月就可以了。”应龙说:“这里是前线,哪里去找这么和地方呢?”岐伯说:“他不能继续留在前线了。”应龙说:“既然如此,你就带他去后方调理。”岐伯拱手说:“事不宜迟,今夜就得走。”力牧离开之后没多久,细作就把消息传到九黎军中,竟然没有能组织起一场像样的行动给华夏军造成不便,好在力牧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见九黎军没有动静儿,应龙料定九黎军中也有变故,他于是动用了一支偏师去吓唬他们,对方大军竟然立刻就被惊动了,应龙反而被吓一跳立刻下令撤军。

经过了这一回九黎军的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竟然催动大军直扑华夏军大营。应龙指挥大军依托防御工事从容迎战,持续了七天七夜,九黎军因为伤亡惨重退了回去。有人建议追上去,应龙摇摇头说:“不妥,我们的兵器不如九黎军,离开了房屋工事,我们就成了火把子。”风吼听到九黎军在前线吃败仗的消息气的暴跳如雷,说:“这是怎么搞的?”狄苗说:“当他们依托防御工事的时候,我们在兵器伤的优势就没多少发挥的余地了。”瞿宁说:“我听说华夏军一直有专人在攻关,试图破解我们的这项工艺,其实没有什么工艺是永远破不了的,我们要让我们的制作工艺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保持我们在这方面的优势。”风吼点点头说:“言之有理,我们是不是应该研制摧毁他们防御工事的武器呢?要不然他们一但依托防御工事,我们就处于劣势。”

狄苗说:“芒已经做了天子,他不会允许九黎与他长期对峙,就算我们不如招惹他,他一定会来招惹我们。所以依托防御工事,只是权宜之计,他们终究要与我们在野战中决胜负。”风吼说:“我还是有点想不明白,打了那多年的仗,很少见九黎军打的这么窝囊,他们的防御工事修的那么好?”瞿宁说:“这还是我们九黎的工匠所为,真是可悲。”风吼说:“就是被芒重用的那个来自的九黎俘虏?”瞿宁点点头说:“然也!”风吼说:“我们必须好


状态提示:第六单元第一百九十二节--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