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520嘻嘻”的打赏,感谢兄弟们不离不弃的支持!
南京城早已经断电了,整个城市里漆黑一片,偶尔只有一些零星的火光,那是滞留在城里的百姓们在街头燃起的火堆,人们聚集在一起,心惊肉跳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他们之所以滞留在街头而不愿回家是担心守城的**会在夜里丢下他们突然撤走,**成了他们的最后的依仗。街头走过的巡逻士兵们,让他们感到稍许安心,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完全抛弃。
但是,巡逻队很快就围住了火堆旁边的百姓,为首的军官突然站出来道:“司令部有令,请城中的百姓都转移到下关的江边去。”
有人哀求道:“长官,江边风大,这天寒地冻的,还有老人孩子,能不能让我们留在城里?”
“不行,这是司令部的命令,城中不准留一个百姓。”
有人忿忿道:“为什么要到江边去?我们的家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留在城里?”
那名军官不耐烦地喝道:“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司令部有令,有违抗命令的就绑到城头上去守城。”
立刻就没人说话了,比起来去城头守城到江边去吹冷风简直就是幸福的事情。
那名长官又道:“还有,把家里的金银细软什么的都带上,放在家里不保险。”
他就是不说大家也都知道放在家里不安全了,南京守不住了。家也要失去了。不过,留在城里的大多是穷人哪有什么金银细软。为了可以随时逃命仅有的铜板都在身上揣着呢,衣物什么的也都在包袱里,于是,也不用回家了,立刻被驱赶着往城外走去。
全城都开始了驱赶百姓出城的行动,一群群的百姓被驱赶着穿过挹江门走向下关的江边。他们一边走,一边在心里诅咒着官兵们,诅咒着下达这样混账命令的长官。不过。更多的人却是麻木,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江边走去。
下关的江边已经点燃了一堆堆的篝火,荷枪实弹的**士兵们散布在四周。
“不准喧哗,不准吵闹,违令者立刻绑到城头去守城。”不断有士兵低声呵斥。
偶尔有孩子的哭泣呜呜咽咽,很显然是被母亲捂住了嘴巴。间或夹杂着一声重重的叹息。
江岸上很快就站满了老百姓,一个个在凌冽的寒风中索索颤抖。或许更多是因为恐惧的原因,摇曳的篝火让他们感觉到一点点温暖,但是,遥望黑黢黢的江对岸,心也一下子沉到了冰冷而黑暗的深渊之中,等待他们的命运就像是这莫测的黑夜一样。一江相隔两重天地。一道天堑断绝了所有的希望,i军马上就要攻破南京城了,说不定明天南京成就会沦陷,没有船只,也无法生出翅膀飞越长江天堑。
南京城的方向不时响起的枪炮声更让人心惊胆寒。早几天战斗虽然激烈,但是仅仅发生在白天。到了晚上还是安静的,但是,今晚枪炮声不断,虽然不如白天激烈,却也让人感到不安。。
江北岸,马如龙举起望远镜看见了江对岸燃起的篝火,仿佛是无数坠落的星星在闪烁,他知道船队该出发了,篝火就是江对岸发出的信号。他跳上一条最大的一条船,大声道:“出发。”
四周的那些船只开始井然有序地划向江对岸的下关。
原来,马如龙当初受命带领duli旅到江北岸去一边招募士兵,其实另外肩负一个秘密命令,那就是准备大量的船只备用。于是,他到达江北之后,一边招募新兵,一边征集船只。因为征兵的要求比较严格,地痞流氓烟鬼赌鬼一概不要,所以直到12月12i马如龙接到命令止,仅仅招收了一千多名士兵,不过,此时duli旅的人数也达到了三千多人,三个团的框架也建立起来了。
相比起招募新兵,船只反而容易征集,而仅仅几天时间就征集大大小小的船只数百艘,可以说沿江百十里的大小船只都被搜集起来了。之所以这么容易征集到船只是因为马如龙并没有采取强征,而是先按照赵翰青的主意借口运送军需物资的名义来招募船夫。招募船夫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来历清白,二是善于cao舟,只要报名立刻先发两块大洋,看在大洋的份上报名者如云,这时马如龙又趁机提出船只不够用能够自带船只的优先报名,一条船也可以先预付两块大洋,如果是较大的货船就先预付十块大洋,最初报名的多是渔夫们,消息一传出,而那些来往南京与镇江、上海之间的货船也因为打仗停止了货运,见有钱赚也都踊跃应征,所以一下子就征集了不少货船。
马如龙带的五万块大洋花了不到一半就招募了船夫五百名,征集大小船只四百多条。那些最小的渔船只能乘坐五六人,而那些小型货船最小也能乘坐数十人。
完成征集船只的任务之后,马如龙就令全军隐匿在江北岸的一个小渔村待命。一边等待着命令,一边让士兵们练习cao舟以备不时之需,如果船夫们临时畏缩不前好让士兵们顶上。
12月10i,马如龙就按照赵翰青事前的交待将征集的船只都集中起来了,停泊在长江的一处支流的芦苇荡里,准备随时驰往南京。
今天晚上,终于接到了连夜赶到南京接应部队突围的命令,马如龙立刻集合部队,准备去江对岸接应部队突围,江对岸的篝火就是信号,只要看到江对岸点起篝火就立刻出发。
因为船只太多了,害怕黑夜里走散了,马如龙就先将所有船只分成了五队,每队的船与船之间又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