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方丈继续说道:昙宗大师等十一棍僧,打扮成流民模样,连夜出发,他们打算避开王仁则在少林寺西北轘州的驻军,向东越过太室山,再向南转回登封县城,折向西北,前往洛阳的唐军大营。
几位大师一路上看到成千上万的逃难百姓,混杂着王仁则的残兵败将,如潮水一样涌向登封城。驻守登封的郑将,却以严防奸细入城为由,不让饥寒交迫的百姓入城避难,成群结对的百姓只好在城外夜宿荒野。那时正值农历腊月,北风刺骨,天降大雪,不少衣不蔽体的百姓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冻死,登封城外到处都是悲泣声。
昙宗大师面对眼前的人间炼狱,实在看不下去了,仰天长叹道:“阿弥陀佛!希望我佛开天眼,发慈悲,早日收了这些乱世的恶魔,拯救天下的芸芸众生吧!”,随行的几位大师也都面向西方,双手合十,默念起了《梁皇忏》,超度那些枉死的怨灵,希望他们早登极乐。
几位大师念完了经文,正准备离开登封,前往洛阳,突然看见前面有一位二十岁上下的少年,牵着一匹汗血宝马,身穿皂衣黑裤,举止儒雅宛如书生,但他腰间却佩戴着金环宝刀,气质如虹又像一名侠客。这位少年快速穿梭于百姓之间,似乎有要事去办,但他每见到老弱、生病和饥饿的百姓,总是不由地停下脚步,施舍一些银两和干粮给他们,他身边的百姓越聚越多,最后少年被密集的人群所包围。少年索性打开自己的行囊,把其中的盘缠和干粮全部分发给百姓,但一时还是不能解决所有百姓的吃饭问题。
百姓开始还能安静地等待少年的施舍,前面的人都已拿到吃的了,但后面的人见少年手中的钱粮已经分完,他们饥饿难忍,再也顾不上什么礼义廉耻,开始相互抢夺手中的干粮,就这样你争我夺,最后谁也得不到吃的,还发生踩踏、争斗。有不少百姓因此受了伤,甚至有些凶恶的汉子,饿红了眼,奔向少年,开始抢他手中的宝剑和坐骑。少年喝止不住,只好抽出手中的宝剑,用于自卫,总算止住了这些凶徒的进逼,但是他的座骑却被一群百姓牵走。
那少年只好举起手中的宝剑,高声大呼道:“乡亲们!听在下一言!我知道大家饥寒难当,眼下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反正都是一死,还不如先吃了我的马,饱餐一顿,然后跟随在下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大伙觉得如何?”
百姓们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人敢发声,不知道哪位汉子首先叫了一声:“乡亲们!那少年说的对,反正都是一死,大伙跟着他反了吧!”,顿时四周响起一片附和声:“反了!反了!反正这日子也没法过了!”,“大家先饱餐一顿,夺了这小小的登封县,跟着这少年前往洛阳,投奔秦王李世民吧!”
昙宗和几位大师见身边的百姓一边吃着马肉,一边都道:“年年征战,年年灾荒,郑王还年年加税,这日子没法过了,大伙们都说唐军是仁义之师,秦王更是爱民如子,因此乡亲们商量着,成群结队地前往洛阳,投靠秦王。”
少年等大伙吃完了马肉,才阻止了众人的喧哗,建议道:“各位乡亲们,我们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其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我建议大家先去少室山中暂时躲一躲,那里王仁则的守备松弛,再加上少林寺济世救人,或许就能让大家免受饥寒之苦,等在下先办完了正事,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就来接应大家去洛阳投军!”
百姓们都说好,仰头赞道:上天有眼,这次总算是遇上贵人了。有几个青壮的汉子则凑上前来,问道:“壮士,请问高姓大名?有何要事去办,是否需要我们相助?”
少年向大家拱了拱手,道:“在下的姓名,大伙迟早都会知晓,先恕在下不便相告;在下要去虎牢关,不知如何去的?”
一位老者答道:“壮士,小老儿认识去虎牢关的路,这里距虎牢关有三百多里,壮士没有座骑,如何能去的?”
大伙都道:“真是罪过,如果知道侠士要去那么远的虎牢关,我们怎么也不能吃了壮士的马!这如何是好呢?”
那少年很是慷慨,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无妨!无妨!救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宝马地下有知,也应该心安了!”
那惠大师偷偷地对昙宗大师道:“此少年气度不凡,出手大方,应该是一位救世的大英雄,或许与唐军有些瓜葛!大伙跟着他应该没有错!我们去洛阳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的,目前还不如跟着他举事!”
明嵩大师也道:“那慧师兄说的是,我们不去洛阳也好,现在洛阳两军对垒,兵荒马乱的,跟着那少年,说不定也能见到唐军将领!”,其他大师也颔首同意。
这时,一群铁骑从百姓身边飞驰而过,撞倒了好几名百姓。几名壮汉实在看不下去了,高声叫道:“乡亲们!这些当兵的太蛮横无礼了,大伙刚才吃了人家的马,无以为报,不如乘此机会抢来一匹战马,送与壮士!”,说完不顾生死,用身体拦住了这支骑兵。
为首的将军身披黄金甲,身高九尺,手拿长矛,威风凛凛,他见前面有一群百姓挡住去路,连忙勒住了马,叫道:“哪里来的刁民,竟敢拦住本王的去路,不想活了?”,说完就要扬鞭而过。他话音刚落,身边的百姓却越聚越多,眼看就要将他从马上扯下。
这时,登封城门大开,从里面冲出数十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