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通和龙端儿一路来到庐江郡的浔阳,经过打听,刘通断定这就是后世的九江,九江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
这些日子刘通已经原谅了龙端儿,毕竟红鲤也不是她当面赶跑的,经过刘通详细解释红鲤对自己的恩情,龙端儿也很是后悔,如果红鲤出了意外,刘通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的。毕竟年轻心性,两人很快就忘记了这不快。
刘通前世来过庐山,既然来到了九江,便想着带龙端儿去庐山看看。向人问路,大家却只知道匡庐,而不知道庐山。刘通心想难道这个时代庐山就叫匡庐?刘通想的不错,此时的庐山的确叫匡庐。
却说在汉初,匡俗的父亲东野王曾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不幸逝世,朝廷为表彰东野王的功绩,便封其子匡俗于邬(xiao)阳,今都阳县一部分,号越庐君。越庐君酷爱道术,弃官入山学道求仙,这座越庐君学道求仙的山,就叫匡庐山。
刘通虽然后世来过,今时再入,却景象有异,只见满山都是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真是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
刘通心情大好,不停给龙端儿讲解这一处一处的景色。
两人来到一悬崖高处,庐山风景令刘通心旷神怡,不禁想起后世苏轼关于庐山的一首诗来,情不自禁吟诵了起来: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龙端儿虽然武艺高强,却不通诗词,见刘通满怀豪情做起了诗来,隐隐约约觉得很好,看着严肃挺拔的刘通,不禁心旌浮动,将刘通的膀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也陶醉在这满山的美景里。
“美景,碧人,好诗!”两人正陶醉中,突然听得身后有人赞叹。刘通转身看去,只见一个三十来岁的道士和一个十七岁左右的年轻人从不远处向自己走来。
“玄清见过两位居士!”
年长道士,一脸白净,像个刚及第的进士,很是博学儒雅的样子,风度翩翩向刘通稽首行礼。
“小生骆通,见过道长,这是舍妹端儿。”刘通赶紧上前两步,带着龙端儿行礼。
刘通见玄清身后年轻道士身材很是高大,方颐大口,目光颇有神采,年纪轻轻,却留有胡须,上长下短,皆为紫色,相貌奇特之极。
玄清见刘通看着年轻道士,便介绍道:“这是我师弟孙权!”孙权向刘通行礼。
刘通看到这相貌,一听玄清介绍,心中断定,这必定是孙策的弟弟孙权了,世上易找同名之人,此相貌却世间少有!刘通一时走神。
“好一句‘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居士文采纵横恣肆,清新豪健啊!”
刘通见玄清一语道破苏轼的风格,因为吟诵的是他人的诗句,面对行家不禁脸红,“道长见笑了!道长也是来游山赏景的?”
“倒也不是,在下乃匡庐越庐宫鸣音真人的弟子,我与师弟刚从江夏寻人归来,最近得知我三师伯已经回到越庐宫,便与师弟回返了。骆居士,我越庐宫就在主峰之上,不如盘桓些许时日,在下也好就诗道向居士问焉破疑。”玄清说罢,很是期待地望着刘通。
刘通正愁两人无处落脚,便欣然答应了。
四人一路拐向主峰,玄清与刘通交谈甚欢,孙权则不善言辞的样子,很少答话。
玄清一路向刘通介绍起庐山风光来。“匡庐主峰一百七十余,冈岭、壑谷、岩洞、怪石无数,瀑布、湖潭、溪涧颇多,匡庐雨量丰沛,处处兴云作雨,居士请看,那便是三叠泉瀑布了!”
刘通打眼望去,远处只见一瀑布从天而降,落差一百五六十米,声势壮观。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刘通情不自禁地又吟诵了起来。
玄清听后反复低吟,如醉如痴。“好一个‘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居士真乃儒林之仙也!”
听得玄清赞叹,刘通顿时醒悟,不禁又是脸红,心道看来以前老爸反感抄袭是对的,这如何收场啊。龙端儿见玄清如此赞赏刘通的才华,骄傲莫名。
四人不久来到主峰,只见一群巍峨古朴建筑,散落在峰顶,远比刘通前世见过的五行观雄伟庞大。刘通不好停留打量,跟着玄清进了山门,只见山门一副对联“石洞流甘露;仙崖乐最真”,正面一雄伟大殿,屋檐正中两个鎏金大字“太清”,下面“越庐宫”三字,左手远处一个连绵屋群,正面门上“简寂观”三字。
玄清停在越庐宫前,向刘通稽首道:“骆居士,请随孙师弟先去休息,贫道先去见师尊。”说着做出请的手势,然后目送孙权带着刘通两人往简寂观而去。
刘通等人来到简寂观门前,只见门上对联写着:“称师亦称祖;是道亦是儒。”书法雄浑苍劲。
孙权安排刘通两人在简寂观西厢住了下来,之后有人送来吃食,刘通、龙端儿一路劳顿,饭后洗漱了一番,就休息了。玄清见刘通他们休息,也没有打扰。
第二日刘通刚醒来,玄清就登门来拜访了,与刘通谈论起诗歌来,还好刘通因为前世刘祯的古文教育扎实,当世不知为何刘通也有些功底。刘通特意利用当世五言、七言律诗刚刚出现,大谈特谈律诗的先进性,向玄清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