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混沌圣诀>第三百四十四章 超空间隔离器

对于数百年来人类世界发生的第一次星际战争,每一个媒体都倾尽全力进行报道。所以无数的媒体记者开始聚集到这一片偏远的星域,一些拥有国家背景的媒体更是动用了超光速秘宝,以求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获取尽量多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各国的军事观察家,也都云集这一片星域,无论怎么模拟的进行战争推演,也比不上这真实的战争,能够观摩这样一场战争,并尽量多的获取真实数据,对于各国的军事研究也有着难以言喻的好处。几个大国的参谋部派遣人员,已经第一时间进入了战区。

其余的五大常任理事国,虽然努力的发出让交战双方克制的呼吁,并且都表示愿意居中调停。不过,他们派出的军事观察团却是第一时间赶到战区的,这些军事观察团的成员,巴不得中日双方打得越激烈越好,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尽量多的数据。甚至愿意支援一部分的武器,供给战斗方,这样既能赢得友谊,又可以有效地测试自己的武器,实在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当然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独立联邦和普鲁联邦倾向于支持炎黄联邦,而泛美联邦和格兰帝国则是支持欠日帝国的,兰西

共和国则是保持中立态度。

欠日帝国本来以为借口探索未开发星域,在钓叟星集结重兵,没想到真实意图被炎黄联邦窥破,第一次突袭就失去了突然性,东天星区早就集中兵力驻防在蓉宇星域,方氏刚刚推出的三倍光速飞船也投入了使用,一旦发现了欠日帝国开始行动,第一时间就在两国的交接星域进行拦截了。按照星际惯例,蓉宇星域最外围的行星之外的十分之一光年还是属于炎黄联邦的合法领宇,十分之一光年之外的则是公共星域,欠日帝国的舰队一旦从公共星域进入炎黄联邦的领宇,就遭到了炎黄联邦的激烈攻击。

欠日帝国先遣舰队的司令官东条一百狼没有想到,一进入炎黄联邦的领宇就受到这么剧烈的打击,舰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不小的损失。瞒天过海的突然袭击可是欠日帝国的优良传统,东条一百狼领受了这次突袭炎黄联邦的任务,本来以为可以轻松地摧毁蓉宇星域的防卫系统,等到东天星区的部队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已经站稳了脚跟,国内的援兵也已经到达了。这一次出击欠日帝国可是出动了一万艘的超光速飞船作为先遣支队,要知道这几年来,方氏流出国外的超

光速飞船总数都不超过十万艘,银河联邦可是有着大小百多个国家,流通到欠日帝国的超飞船总数都没有一万艘,不知道欠日帝国从什么渠道搞到了这么多的超光速飞船。

自从超光速飞船在银河联邦问世到现在不足十年的时间,人类对超空间的掌控能力还是较差的,特别是普通人在超空间中必须进入宇眠维生箱,所以要监视超空间的行动,必须有超级精锐的战士才行。由于客观的原因,精锐的战士数量不多,不可能都用于边境巡逻,所以利用超光速飞船由超空间进行越境偷袭成功的几率十分大。东条一百狼也是对此信心十足,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飞船飞行到炎黄联邦的边境的时候,就突然发出警报,然后自动弹出超空间,结果迎接他们的就是炎黄联邦激烈的炮火。还好智能系统的反应速度够快,规避了部分炮火,才不至于让整个先遣战队,就这样莫名奇妙地完蛋了。

东条一百狼一边紧张地命令部队进入迎战状态,许多战士都是刚刚从宇眠箱走出来,就糊里糊涂地爬上战斗机甲,进入太空战斗了,不过欠日帝国有着悠久的军国主义传统,战士都是训练有素的,没有被突然袭击打晕

,能够准确、及时地进入战斗位置。一边东条一百狼还在大声地呵斥,让技术官赶快检查飞船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自己莫名其妙地弹出超空间?难道是方氏预先在飞船的控制系统中埋藏了后门?可是又不像,要是方氏真的在飞船中留了后门,这个时候舰队的控制权早就不在自己的手上了。

技术官很快就给出了报告,原来是飞船的扫描系统发现了,超空间的异常波动,为了保障飞船的安全,控制系统就自行让飞船弹出了超空间,以避开危险的超空间异常波动。不过欠日帝国对超空间的认知也十分有限,不知道方氏配备的自动扫描系统,所谓的超空间异常波动到底有什么危险?不过现在也不是深究的时候,还是先应对眼前的突袭才是真的。

东条一百狼不知道,其实这是方氏应炎黄联邦军方要求特别提供的一种超空间隔离器产生的效果。超光速飞船一面世,炎黄联邦的参谋部就意识到了,敌人可以利用超空间进行偷袭的问题。和方氏进行了紧急沟通,方氏提供了这种隔离器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隔离器可以发出一种特殊的波动,这种波动被超光速飞船的自动扫描系统捕捉到

后,自动扫描系统就会以为超空间有危险事故发生,强行让飞船弹出超空间,以避开即将到来的危险。在国境线上布置这种隔离器,就可以有效地形成隔离带,防止敌人利用超空间进行偷袭。这可是炎黄联邦和方氏之间的高级机密,欠日帝国不知道,在这上面吃了大亏了。

欠日帝国首战失利,又处于对方的国境线上,防御炮台的炮火十分猛烈,不得不且战且退,一方面争取时间组织有效的防线,一方面可以避开炎黄联邦的防御炮火。炎黄联邦的防御部队也没有追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四章 超空间隔离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