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府君,345名贼子全部挑杀,末将还巡查了一遍,未曾断气的全部补刀断喉,完成任务,都尉王兆光向您交令”
“兆光做事严谨,有上将之风,你办事,我放心,先坐吧”。老爷子满脸欣慰,王兆光将自己漏掉的补刀之事也办了,这个亲家在没有家族背景下能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确实有独到之处,思维缜密,办事谨慎,看来未来还有再进一步的可能,当深交拉拢。
“谢大人”。
得到老爷子夸奖,王兆光也很高兴,从小兵一步一步十来年的战功积累,机缘巧合下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王都尉深深体会到没有后台,没有家庭背景的艰难,否则凭借自己的战功和资历,争一争那一方太守的宝座也未必不可。关键是自己既不善于溜须拍马,也没有关系门路和强大的势力、财力辅助,原以为这辈子想再进一步根本没有指望了,等着过几年自己就解甲归田,回家养老。翟家的出现,太守的主动拉拢、联姻,让王兆光平静的内心泛起了涟漪,就像在深不见底的黑洞中看见了曙光。虽然自己武艺高强,才干不俗,哪怕是马师奇,自己也只是点头相谊、泛泛相交,自认不比他差,可在翟府君面前却丝毫不敢拖大。
太守翟恩堂强大神秘,让自己看不透。私下里还偷偷打听过,据说翟太守曾经也是在战场上摸滚打爬过来的,血里来火里去,战功比自己还多,而且人家还是出身世家、文武双全,曾在帝都洛阳服侍过几年。面过君、朝过圣、传旨私交过当堂大员,关系背景复杂、强大。
观其在上谷的岁月,翟氏家族的发展是蒸蒸日上,日进斗金,有目共睹。不仅其本人深不可测,而且翟家二代嫡系中三个儿子也个个武艺高强,各有所专。长子善战,二子能文,三子智略,经商有道。哪怕是翟家那才几岁的小长孙也从小就表现的聪慧伶俐。
如此家族只要不出意外,照此发展,成为一流世家也绝对不是幻想。何况,这只是自己看到的一部分,听说,每个历史悠久的世家都有隐藏着的底蕴,轻易不显。那些就不是自己这种普通武夫所能知道的了。相信只要抱紧翟家这颗大树,获得的回报肯定不菲,也许有一天,自己也能有机会打造一个王氏家族的荣光出来,百代传承……
思绪飞扬间,王兆光果断下定决心抓住抱大腿的机会,毕竟,两家即将成为姻亲,有着先天的优势。
“翟荣胜、翟荣年听令”。战场无父子,点将台上尊卑必分,翟氏父子在场对话滴水不漏,让旁观者暗暗称赞。
“末将在”
“翟荣胜暂时接任第三校校尉职权,你二人率领2000骑兵接替围困李家的衙役,凡李家之人,不论男女老幼,格杀勿论。就地抄家,所有金钱物资、房屋地契全部没收充公,点收后运往太守府衙,留作我大军战后抚恤军需。”
“诺。”翟氏兄弟欣然领命。
旌旗在闪动,响鼓未停歇,一道道命令不断从老爷子口中传出,点兵依然进行中……
翟氏兄弟则已经开始动手挑选新锐骑兵,在众官员的羡慕中赶往李家大宅。
兄弟两人都明白大家那饱含深意的眼神,男人嘛,苦苦追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权柄与财富么,谁不希望行止万人俯首,坐卧红袖添香?看着翟氏两兄弟此时获得的好运,谁不羡艳?
不过,眼红归眼红,这也没办法,谁让人家老爹是太守呢。拼爹,咱也拼不过呀!要知道,在汉朝,太守一职虽官轻,却权重,非比寻常。帝国传承近四百年,底蕴深厚。其领导班子井然有序,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规矩:
大汉皇朝以三公九卿制度集权中央,管理天下十三州国土。设立州、郡、县府衙层层监督管辖,每一州下辖十郡,每一郡下辖十县,又配以一到九品九个等级来评定官员权利、地位大小以及获得的俸禄待遇,其中还特别将一寺主官和一方主管权柄明确提高,除本身行政或军事权利外,还规定了一寺的主官(二品大员的三公九卿)和一方主管有权:
1:赏罚低于自身三品以下的所有官员。
2:在获得八成以上主要官员支持下1年内有权处理一名低于自身两品以下的官员。
3:在获得八成以上主要官员的认可下有权临时剥夺低于自身一品以下的官员,但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等待上级最终决定。
4:每年享有一个名额孝廉察举权。
由此可见,朝廷对一方主管可谓是释放了相当大的权利。
另外,在区域管理上,刺史没有军权,每一州军事的最高负责人为中郎将(四品),统辖30000兵马,防守国土,也负责监控十郡太守的军权。从而形成文武分家,互不管属的局面,就根源上斩断刺史触碰那十几万的大军,以免生出异心。
县令只管理800城门卫和200衙役,也没有正规军权,并且自身品级只有七品,减两品为九品,九品以下就没有朝廷认可的正式官身。因此,三品以下赏罚权利,对县令来说形同虚设。倒是还有个举荐孝廉的察举权,可这个权利目前被大汉帝国的所有县令大人都很有选择性的给忘掉了,因为这个权利不是县令能承受的起的,搞不好就会引火烧身,把自己给烧死,它就是个坑、巨坑。
不去举荐还好,一旦去举荐,并且举荐的人才被朝廷认可,外放为官,一任期限内表现好的,也不过被朝廷大佬夸奖一下或小奖励一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