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明帝>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四章:福建沦陷 一

养大半月的袁崇焕终于恢复了健康,朱影龙下旨授袁总督,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衔,总揽蓟辽军政大权,即刻前往辽东接替熊廷弼,镇守辽东,皇太极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但两国已经签订了和平协议,协议对惩罚袁崇焕这一条已经去掉了,也不能说明廷背弃了协议,毕竟人家用什么人是人家的事情,于是急召范文程进宫商议明廷这一巨大的人事变动,袁崇焕不降反升,皇太极顿时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范文程早已料到明廷一定会重新启用袁崇焕,既然明廷用撤掉袁崇焕来迷惑了一下自己的主子,就一定会重新启用袁崇焕,明廷的那个年轻的皇帝不是傻瓜,现在袁崇焕病愈了,自然要重返辽东了,他劝皇太极宽心,明廷现在要做的安内和平叛,在辽东不会主动挑起战端的,皇太极听了范文程的分析后,觉得大有道理,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虽然相信了范文程的话,但心里总是有点防备,不断的命令范文程加强对明廷的渗透,派遣大量汉奸细作潜入南明收集明廷动向的情报。\\//

这一日,忙完了手头上的折子,朱影龙伸了一个懒腰,又想起郑芝龙的那封信来,暗影早已对南京城进行了渗透,有沈家在江南的人脉以及东林党人的帮助,除非魏忠贤残酷清洗,否则面对暗影的渗透他也只能抓到一个算一个,抓不到的也只能没有办法,如今的暗影涵盖各行各业的人员,有的只是外围的,不涉及机密地,他们调查的也都是明的一些东西。基本没有什么危险,总之这就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所以朱影龙很快就印证了自己的猜想,郑芝龙也给南京的魏忠贤写了一封信,虽然信的内容暗影的人还没那么能耐看到,但朱影龙估计与自己接到的相差不到哪里去。

不好!朱影龙蓦然惊醒,这个郑芝龙太狡猾了,他想要的是福建而不是台湾,我怎么想地这郑芝龙为何与历史上的那个郑芝龙会如此的大相径庭呢?

“徐应元,快。快把孙承宗老大人给朕请过来!”朱影龙心中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而这种预感越来越强烈。

徐应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看到皇上一脸的焦急,忙抬脚跑了出去。

如果这个猜想被证实的话,朱影龙真是不敢想象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后果,郑芝龙虽然手下只有三千多人,但这三千多可是能征善战的海盗,还有犀利的火器,军舰,福建加起来虽然也有两万多官兵。但凭着朝廷跟郑芝龙这数月来的合作,叶向高恐怕不会对郑芝龙太过于防备,这样以来,有心算无心。形势太危机了,由于通讯太落后了,如果此刻有两台电报机该多好呀!

“皇上急召老臣进宫所为何事?”孙承宗匆忙走进养心殿给朱影龙行礼道。

“郑芝龙要福建!”

“什么?”孙承宗大吃一惊道,“皇上何从得知?”

“就从他给朕写地这封信上面!”朱影龙命徐应元将信转递给孙承宗道。

孙承宗接过来迅速的浏览起来。他看完之后诧异的道:“皇上,老臣不明白,郑芝龙明明有招安的意思。皇上何以说他要福建?”

“老院长。你不明白我们这个大海盗地心思。从长远来看,台湾是块宝地。物产丰富,他当然想据为己有,但以他目前的实力,根本不是荷兰人的对手,所以他必须要扩充实力,扩充实力从哪儿来,福建,而朝廷是绝对不允许这样一支力量任意扩充而不闻不问的,势必要控制他手中地力量,所以他写信给朕不过是障眼之法,以先前朝廷跟他的合作让朕相信他愿意接受朝廷招安的诚意,但实际上,他还存了另外一份心思,那就是跟南京地魏忠贤也写了一封信,信地内容与朕地这份信中的内容大同小异,他在看说给地价码高,就跟谁。”朱影龙解释道。

其实真正的原因,朱影龙没说,这一切都是南北两个朝廷闹的,如果不是出现这样一个局面,郑芝龙的野心也不会膨胀的这么厉害,这么快就想着要做闽南王的美梦,郑芝龙又不同于毛文龙,郑芝龙可以不依靠福建大陆的补给,即便是赌输了,他可以去日本,可以投靠荷兰人,实在不行,他可以去南洋,因为他是做海外贸易为名的海盗。

“皇上的意思是,郑芝龙可能会投靠南京的魏忠贤?”孙承宗有些疑惑的道。

当然这些也都是朱影龙本人的主观猜测,事情究竟是不是这样的,还需要事实去证明,当下点了点头道:“朕也只是怀疑,所以这才找老院长前来商议的。”

“福建太国丈叶老大人手下两万精兵,郑芝龙不过区区三千多人马,恐怕郑芝龙没有这个胆量吧?”孙承宗道。

“两万兵马是不错,但对于训练有素的海盗来说,区区两万兵马可能并不能被这个郑芝龙放在眼里。”朱影龙摇头道。

“老院长还记得几个月前,郑芝龙派他的弟弟郑鸿逵来京打探朝廷的虚实吗?”朱影龙突然想起来问道。

“老臣当然记得,这个郑鸿逵在京中逗留了好几个月。前几天听说离开了,挥金如土,热情豪客,结交了不少士绅名流,到现在京城还有这个人的传闻呢!”

“哦,此人是何时离京的?”朱影龙精神一震问道。

“大概有十四五日了吧?”孙承宗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道。

其实暗影早已对朱影龙禀告过了,只不过他太忙了,没有太在意,现在想起来的确是自己不够重视,但他又不


状态提示:第十二卷:革弊图治之第四章:福建沦陷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